簡介 :
湘雅醫院位于長沙市湘雅路上,東依長沙市南北主干線芙蓉大道,西臨岳麓山下的湘江之濱。醫院學科設置齊全,技術力量雄厚。醫院設臨床醫技科室51個,編制床位3500張,年門、急診量200萬人次,年住院病人9萬人次,年手術5萬臺次。
2010年、2011年,骨科學(含脊柱外科)、重癥醫學科、病理學、護理???、麻醉學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神經外科、中西醫結合腦病科、心血管內科、血液內科、口腔頜面外科等11個專業先后被列入國家臨床重點???,充分體現湘雅??瓢l展的強勁實力。
湘雅醫院設有3個衛生部直屬掛靠的研究中心與培訓基地:國家衛生部肝膽腸外科研究中心、全國醫院感染監控培訓中心、全國醫用高壓氧培訓中心;
2個部級重點實驗室:衛生部納米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衛生部蛋白質組學重點實驗室神經病學;
內分泌學和心胸外科學為國家重點學科;
耳鼻喉科、普外科、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為省級重點學科。
湘雅醫院的器官移植、顱底腫瘤切除、中西醫結合臨床、大面積燒傷、血液病、介入放射、神經病、遺傳病、腫瘤防治及基因診斷等方面已形成特色。先后開展了心、肝、肺、腎臟、胰腺、骨髓、關節、角膜等多種器官、組織移植。
湘雅醫院在的熱評疾?。耗X部腫瘤,冠心病,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乙肝,先天性心臟病,不孕不育,腦垂體瘤,膠質瘤,肝癌,小兒腎病,眼部疾病,腎結石,頸椎病,高血壓,乳腺疾病,三叉神經痛。
湘雅醫院在的好評醫生
左曉霞大夫:擅長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白蠼淌谌撕軣崆?,也很有耐心”
袁賢瑞大夫:擅長聽神經瘤、顱咽管瘤、腦膜瘤?!翱偸悄敲春吞@可親 平易近人!還時常幫我們解開心中的疑問”
莫龍大夫:擅長冠心病?!澳淌卺t德醫術都是一級棒,沒有一點教授架子”
閔曉珊大夫:擅長斜視、弱視、屈光不正?!爸委熎陂g除常規必要檢查,也沒有開不必要的藥,十分有醫德”
胡國齡大夫:擅長乙肝?!皟纱味寂龅剿赐曜詈笠粋€病人時門診樓都要到點關門了,很認真負責”
門診上班時間:
上午 8:00-----12:00;
下午 冬令時間(每年10月至次年6月):14:30-----17:30
夏令時間(每年7月至9月): 15:00-----18:00
門診掛號時間:7:00-----冬令時17:15,夏令時17:45;
每周一早晨掛號時間提前為:6:30 。
掛號收費標準
正教授 8.00元 (含診查費 7.50元, 掛號費 0.50元)
副教授 6.00元 (含診查費 5.50元, 掛號費 0.50元)
主治醫師 3.00 元 (含診查費 2.50元, 掛號費 0.50元)
經治醫師 2.00 元 (含診查費 1.50元, 掛號費 0.50元)
簡易門診 1.50元
復診(限當天上午掛號看病后下午復診病人)0.50元
特需專家門診 50.00元
耳鼻咽喉科另加收材料費2.00元 婦產科另加收材料費5.00元
地址 : 中國湖南長沙市湘雅路87號
電話 : 0731-84328888(總機),0731-84327100(門診辦公室),0731-84327196(門診)
心內科成立于1946年,屬全國最早的心血管??浦?。1978年和1981年分別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內首批的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04年被批準為博士后流動站。目前是衛生部臨床重點建設???、湖南省重點學科、衛生部心血管內科醫師培訓基地、國家食品與藥品監督局臨床藥理基地、衛生部冠心病介入培訓基地、起搏電生理和心律失常介入培訓基地、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培訓基地、中國醫師協會心內醫師分會心內臨床醫師心臟超聲培訓中心和(美國)AHA示范中心。 該科醫技護人員125人,高級職稱18名,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7人,具博士學位27人,歸國留學人員20人。全科有3個病房和1個CCU,床位122張,設中南大學高血壓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室、心血管介入診療中心、肺血管病診療中心、心衰診療中心、臨床心臟電生理檢查室、動態心電圖室、動態血壓室、心臟彩色超聲診療中心、心電圖室和心功能室。有國際先進的2型Philips大型C壁血管造影機、多功能中央心電監護站、呼吸機、8臺HP5500和SONO5500心臟彩色超聲儀。長期與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NIH醫學院及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進行人才培養及科研合作。 該科是中南地區的心血管疑難疾病診治中心,危急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位于全國同行前列,年門診量89674人次,開設專病門診4個,年住院7783人次,住院患者外省比例為15%,平均住院日8.31天。常規開展冠心病介入,室上速、房顫和室速心律失常射頻消融,復合型先心病介入封堵,CRT、CRTD和ICD等起搏器植入術治療。心臟介入手術突破6000臺/年。開展了“急性心肌?!本G色通道。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工作,年臨床路徑開展466例,制定了單病種質量控制管理考核規定。近五年,引進開展新技術6項,自主開發新技術8項。以高血壓病臨床防治、心臟介入診治(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心病介入診治)、冠心病臨床防治和心力衰竭、“雙心”治療為??瓢l展方向,并屬國內領先水平。 近五年,主持科研項目共計6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5項,國家重點(973計劃)子課題2項目,衛生部課題1項,省部級12項,其他項目13項,GCP33項。獲得科研經費933.12萬元。發表論文142篇,其中國家核心期刊109篇,SCI收錄33篇。獲省部級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中南大學醫療新技術成果三等獎1項,湘雅醫院醫療新技術成果二等獎1項,第三屆中國高血壓大會青年醫師論壇優秀論文三等獎1篇,湖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1篇。主編并出版全國規劃教材、學術專著4部。培養博士生15人,碩士生38人,培養住院醫師150人進修生165人。 楊天倫、孫明、張國剛、張賽丹、余國龍、余再新教授擔任國家、省級各種學術團體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常委、委員等職45人次;擔任8家國家級、省級專業雜志編委。 近五年,該科主辦國家及省內會議17次,參會人員遍及全國各地,與會人數8500人次,該科專家多次在國外、國內心血管專業學術會議主持或進行專題講座。 該科一直秉承湘雅優秀傳統,不斷發展壯大,醫教研一直處于全國前列水平,是國家級心血管病診療中心。將不斷開拓進取、探索新方法、開展新技術,為廣大患者造福!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由我國神經病學奠基人之一黃友岐教授于1934年創立,是我國最早設立的神經病學學科之一。學科于1954年起即受衛生部委托為全國各地高等醫學院校培養神經病學骨干,主持編寫了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神經病學》第一版、第二版和七年制規劃教材《神經病學》第一版,專升本規劃教材《神經病學》第二版和第三版。學科于1956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74年創辦《國外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雜志(2005年更名為《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1993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準為博士后流動站,2001年被遴選為全國重點學科,2008年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級教學團隊,2012年被評為衛生部臨床重點???、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歷經黃友岐、歐陽珊、陸雪芬、謝光潔、楊期東和肖波六屆主任的不懈努力,學科規模逐漸發展壯大,在臨床、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學術梯隊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綜合實力居國內前列。 神經內科擁有一支技術精湛、醫德高尚、治學嚴謹、護理精良的醫護隊伍,現任主任肖波教授,副主任楊曉蘇、楊歡、劉運海和江泓四位博導,共有醫護人員14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主治醫師12人,經治醫師6人,主任技師1人,副主任技師4人,主管技師3人,技師5人,護士8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22人,具有博士學位者39人。同時聘請葉傳書、歐陽珊、謝光潔、王洪林、呂冰清、章蓓、金麗娟等老教授定期指導臨床工作,已形成了腦血管病、癲癇和睡眠障礙、神經變性疾病與遺傳病、神經心理和癡呆、神經免疫病、神經肌肉病、神經系統感染和神經重癥醫學等8個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亞專業,各個亞專業針對我國神經病學領域重大問題,開展了一系列臨床與基礎緊密結合的科學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神經系統疾病診治的新方法和新技術。 神經內科設有三個普通病房、一個老年病房、一個重癥監護室及獨立的門急診系統,病床數214張,年門診量達15萬余人次,年住院人數5500余人次,同時在湘雅托管醫院泰和醫院和湘雅協作醫院湘雅博愛康復醫院設有專門的病房和專職醫生;學科擁有神經病理室、腦電圖(含視頻腦電圖和動態腦電圖)室、肌電圖室、經顱多譜勒室、血管彩色B超室等臨床醫療技術檢查室和基礎實驗室。每個病房每周分別于周二、周三、周四、周五上午十點例行一次主任、教授大查房,每周二下午與神經外科、內分泌科、兒科、放射科專家聯合進行神經影像會診,每周三下午開展全科疑難病例大討論,著重提高神經系統疑難病人、急癥、危重癥的診斷及治療水平。 神經內科先后建立了腦卒中預防、篩查、診斷技術,腦出血微創治療技術,腦卒中介入診斷治療技術平臺;神經電生理診斷、癲癇病灶定位結構影像學和功能影像學診斷技術平臺;運動障礙疾病與老年性癡呆的分子影像學診斷技術平臺;神經退行性疾病與遺傳病基因診斷、產前診斷與分子分型技術平臺;肌肉活檢、神經活檢、皮膚活檢、腦活檢、腦脊液細胞學檢查等神經病理診斷技術平臺;神經免疫性疾病和神經肌病分子診斷與治療技術平臺。 神經內科近年來獲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劃1人,國家教委優秀年輕教師基金1人,國家教委優秀骨干教師基金1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2人,中南大學教學名師1人,寶鋼優秀教師獎2人,中南大學“湘雅名醫”1人,“比亞迪”優秀教師獎1人,“茅以升”優秀教師獎1人。共培養博士后4人,畢業博士生164名,碩士生322名。 神經內科承擔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其中“973”計劃分課題1項,“973”計劃子課題4項,“863”計劃子課題3項,主持或參與“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6項,“十五”科技攻關計劃2項,科技部科技重大專項3項,衛生部部屬(管)醫院臨床學科重點建設項目2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3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3項,教育部科研專項經費前沿科學研究重大項目1項,顯示了學科在承擔國家重大項目以及進行學科前沿領域研究上的強大實力和競爭力。 2001年以來,學科先后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二),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二);教育部科技成果獎一等獎1項,湖南省科技技術進步獎二等獎4項,湖南省科技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項,湖南省醫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湖南省醫學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1項。主編、副主編教材、專著12本,參編教材、專著16本,發表學術論文 1001 篇,其中SCI論文 113 篇,獲發明專利11項,并參與制定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和治療指南(專家共識)15項。學科還十分重視對科技成果的轉化,在開發了丙戊酸系列抗癲癇藥的基礎上,又成功研制出抗癲癇新藥丙戊酸鎂緩釋片,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神經內科堅持走亞專業化發展模式,目前已成立了腦血管病亞???、癲癇亞???、神經變性疾病與遺傳病亞??坪蜕窠浢庖吲c肌病亞??频人膫€亞???。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始建于1953年,是國內較早建立的西醫皮膚??浦?,第一任科主任為湘雅醫院第6任院長劉澤民教授,繼任主任分別為殷景明教授、陳服文教授(我國著名皮膚病學家和醫學教育學家,原湖南醫科大學副校長)、熊聲忠教授、劉稚然教授?,F任主任為謝紅付教授,副主任陳明亮教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是國內皮膚科領域臨床、科研和教學水平領先的學科之一。目前是國家衛生部臨床重點??疲ńㄔO項目), 湖南省重點學科(牽頭單位),湖南省皮膚病診療中心(掛靠單位), 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全國皮膚美容培訓基地(全國僅五家),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全國皮膚腫瘤研究中心(全國僅兩家)。 現有教授7人,副教授8人,主治醫師5人,??萍夹g人員18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醫師12人,碩士學位醫師3人。陳翔教授為中國皮膚科領域第一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謝紅付教授為首屆中南大學“湘雅名醫”,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國皮膚科》通訊期刊執行主編。李吉博士獲中南大學升華育英計劃,匡葉紅博士獲中南大學升華獵英計劃。 湘雅醫院皮膚科于1997年率先在國內成立了“皮膚激光與美容中心”,在祛色素、祛紅斑、祛疤痕、祛皺紋及面部年輕化等方面積累了數萬例臨床經驗;在面部損容性皮膚?。ㄈ缑倒屦畀?、激素依賴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診療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血管瘤、白癜風、銀屑病、皮膚腫瘤、濕疹、痤瘡、慢性蕁麻疹、扁平疣、脫發等常見皮膚疾病治療方面形成了湘雅的特色;在中南地區率先于2005年開展了毛發移植和皮膚外科;2011年經湖南省衛生廳批準湘雅醫院皮膚科牽頭成立了“湖南省皮膚病診療中心”,負責對湖南地區各基層醫院皮膚病診斷和治療的指導和培訓(特別是對疑難重癥疾病的及時會診)。2012年“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美皮膚病理診斷中心”正式在該科成立,該中心將通過中美專家間的緊密合作,以湘雅醫院皮膚科為基地,共同開展皮膚病理診斷和基礎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 湘雅醫院皮膚科為湖南省最早培養皮膚科研究生的基地,現有在讀博士、碩士生40余人,近5年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4項,獲得了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醫學科技一等獎1項,青年科技獎1項,國家專利1項。主編《皮膚性病學住院醫師手冊》、《皮膚性病學試題集》、《系統性紅斑狼瘡》、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自身免疫性皮膚病的診斷與治療》。參編臨床藥理學(第4版)、衛生部十一五規范化教材《美容皮膚科學》、高等醫藥院校精品教材《英漢皮膚性病學》第1版、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統編教材《皮膚性病學》(七年制)第2版、《臨床腫瘤診斷與治療學》第1版、《內科治療學》第3版。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130余篇,SCI收錄36篇。
湘雅醫院呼吸內科成立于1978年,伴隨著醫院的成長與壯大,1983年獲準呼吸病學醫學碩士授予點,1993年獲準呼吸病學醫學博士授予點,是全國首批呼吸病學醫學博士點之一,2004年獲準為博士后流動站。全國進修醫師及呼吸??漆t師培訓基地、全國呼吸內鏡(支氣管鏡、內科胸腔鏡)醫師培訓基地,國家住院醫師培訓基地、衛生部西部人才培訓基地、國家呼吸藥品臨床研究基地。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重大呼吸疾病基礎與臨床研究實驗室、湖南省支氣管哮喘研究中心、湖南省重點學科(內科學),湖南省呼吸學界的領頭學科,其醫療和學術水平名列全國前茅。 呼吸內科現有教授8名、副教授10名。下設普通呼吸病房2個、特需呼吸病房1個、呼吸病重癥監護病房、支氣管鏡室、胸腔鏡室、肺功能室、睡眠呼吸監測室、呼吸治療室和呼吸研究室。開設呼吸病專家門診、呼吸病普通門診、專病門診(肺癌、哮喘與咳嗽、鼾癥、COPD及戒煙)。 湘雅呼吸學科發展堅持走亞專業化的道路,目前全科已與中華呼吸學會對接成立了由1至2名學術帶頭人組成的9個學科組,即肺癌學組、介入呼吸病學組、支氣管哮喘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病學組、感染性肺疾病學組、危重癥醫學學組、睡眠呼吸障礙學組、間質性肺疾病學組、肺栓塞與肺血管疾病學組,是湖南省唯一亞專業最齊全的呼吸學科。 學科組介紹 1. 肺癌學組:學組成員:胡成平教授、顧其華副教授、楊華平副教授、曹立明副教授、李敏主治醫師 學組簡介:自1990年代起,開始系統研究肺癌的診治,在呼吸界內最早開設肺癌專病門診及專病病房(編制床位50張),每年可收治肺癌住院病例1500例次以上,門診年接診患者近2萬人次。建立了患者檔案,實行規范化、個體化及多學科綜合治療,并常規追蹤觀察,為肺癌的臨床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已成為湖南省肺癌領域內人才梯隊最完備、年診治肺癌病例最多、診治環境最完善的專病學科。在肺癌的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創建了苯并芘肺內注射誘發大鼠原發性肺癌模型技術,形成了對肺癌耐藥機制及其對策研究、肺癌患者免疫功能調節機制,及肺癌預防機制等明確的研究方向,位居全國同行前列。研究成果“肺癌及其防衛細胞系統與化療耐藥影響因素的分子機制研究”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肺癌學組的學術影響力輻射全國,學科帶頭人胡成平教授多次應邀在呼吸學會及腫瘤學會主辦的全國學術大會上作專題報告,并當選為湖南省唯一的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參與制定《中國肺癌臨床指南》。 2、COPD學組和肺部感染學組:學組成員:羅百靈教授、陳金秀副教授、鄭智遠副教授、顧其華副教授、孟婕副教授、牛瑞超主治醫師、李瑛主治醫師 學組簡介:湘雅醫院呼吸科COPD學組于20世紀70年代在國內較早開展了COPD的肺功能測定,針對COPD氣道炎癥和肺動脈高壓的發病機制進行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矮地菜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獲全國科技大會獎。近年來對“蛋白酶失衡”、“組蛋白乙?;?,以及“內質網應激”等機制誘導COPD發生、發展等領域進行了系統的研究。2009年學組課題“內質網應激誘導COPD肺泡上皮細胞凋亡及SLPI的干預機制”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資助。參與國家973項目一項。積極響應國家衛生部號召,幫助煙民徹底戒除煙癮,從2009年8月起開設戒煙門診,從心理、生理等多角度來幫助吸煙者完成戒煙過程,目前已經幫助500余名煙民成功戒煙,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湘雅醫院呼吸科感染學組近十余年來,建立了呼吸系統感染病原學及藥敏監測體系以及院內肺炎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監控體系,參與國家863計劃“常見重癥肺部細菌感染的病原學和耐藥基因檢測芯片的開發研究”和國家重大專項 “流感新型疫苗及中和抗體等研究”。在基礎研究方面,主要致力于從分子水平探討了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制,首次發現blaOXA-128和 blaOXA-129基因(GenBank:EU573214和EU573215)。該研究方向中結核菌的相關研究在半個世紀以來一直位于國內前列。由該科研制的卡介苗,經由湖南九芝堂生物制藥公司生產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斯奇康注射液)廣泛應用于臨床,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成為我國生物制劑研發和轉化的典范。近5年來,他們在上述基礎上成功研制了新型結核疫苗(重組腺病毒疫苗),初步的結果顯示該疫苗應用前景廣闊,目前已經申報專利2項(專利申請號:CN101519450、20111013958.9)。在組織胞漿菌檢測方法的研究方面,獲得專利1項(專利號 200910042865.3)。在SARS、禽流感及甲型H1N1 流感防治中,作為組長單位參與該省疫情控制,參加編寫由衛生部組織的中國第一部系統論述禽流感的專著《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中國禽流感診療方案》制定。在醫院呼吸道感染防控方面,協助衛生部進行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的業務管理,負責全國134家入網醫院的監測方案和監測軟件的設計,監測資料的匯總,分析,反饋;負責組織全國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監控信息供全國多家醫院參考。研究成果“改良防污染采樣技術監測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譜20年變遷的應用研究”獲2010年湖南省醫學科技進步三等獎。編印《醫院感染監控信息》,每年4期,主辦國家級感染性疾病專業學術期刊《醫院感染控制雜志》。十一五期間,學組共發表CSCD等數據庫收錄論文28篇,主編著作2部,參編3部。 3、介入呼吸病學組:學組成員:潘頻華教授、楊華平副教授、曹立明副教授、李園園主治 學組簡介:湘雅醫院呼吸科介入呼吸病診療中心為全國呼吸內鏡醫師培訓基地,是湖南省目前唯一的全國呼吸內鏡培訓中心。該學組在省內率先開展了經支氣管鏡下微波、冷凍、腔內放療、氣道狹窄支氣管球囊擴張術、氣管和支氣管支架置放術、腫瘤瘤內多點注藥及套扎等多種治療。在國內較早開展經支氣管肺門、縱隔淋巴結穿刺活檢(TBNA)、內科胸腔鏡、無痛支氣管鏡和熒光支氣管鏡等檢查,以及經支氣管鏡腔內氬氣刀、等離子射頻、球囊探查加選擇性支氣管封堵術治療頑固性氣胸等一系列介入性支氣管鏡技術,得到國內同行高度認可。開展了湖南省首例全肺灌洗術治療合并嚴重低氧血癥的肺泡蛋白沉積癥以及雙纖維支氣管鏡介導氣道球囊壓迫止血術治療致死性大咯血。十一五期間學組共發表CSCD等收錄論文16篇,主編相關論著3本,參編相關論著2本。研究成果“支氣管鏡在肺癌診治中的應用研究及臨床推廣”獲科技部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由于上述成就胡成平教授被遴選為中國支氣管病及介入肺臟病學學會副主任委員,衛生部內鏡考評專家,獲國際內鏡杰出領袖獎,參與中國《診斷性科彎曲支氣管鏡應用指南》制定和修訂。 4、呼吸危重癥與呼吸治療學組:學組成員:肖奇明教授、潘頻華教授、蘇曉麗副教授、牛瑞超主治醫師、李瑛主治醫師、李園園醫師。 學組簡介:湘雅醫院呼吸科RICU病房建立于1997年,2010年遷入900平米的層流新病房,擁有國內一流的硬件設施:在建筑設計上完全符合現代化ICU標準,布局合理,病區為層流潔凈恒溫病房,配有負壓和正壓病房;配備先進的有創、無創呼吸機,監護儀、纖維支氣管鏡、振動排痰儀、血氣分析儀、營養泵以及自動翻身床。開展了先進的有創血流動力學檢測(包括有創動脈血壓、CVP、PCWP等)、纖支鏡引導下氣管插管、經皮氣管切開、床旁支氣管鏡吸痰、支氣管肺泡灌洗、氣管內注藥、異物清除、床旁纖維支氣管鏡下肺組織活檢、床旁血液凈化等診療項目;常規開展床旁呼吸力學和呼吸生理學指標監測,開展ARDS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允許性高碳酸血癥、小潮氣量、低平臺壓、最佳PEEP)、側臥或俯臥位輔助通氣策略以及有創機械通氣序貫治療各種急慢性呼吸衰竭。對ARDS采取的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及肺復張手法的實施,使ARDS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大大提高。在對肺泡蛋白沉積癥并嚴重低氧血癥的治療中,發明了一種快速全肺灌洗的專用導管(正在申報專利),在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下分次單側肺全肺大劑量灌洗,簡化了操作程序,提高了全肺灌洗效果,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目前正開展湖南地區RICU病原學分子流行病學監測和耐藥基因檢測,加強湖南地區耐藥細菌的防控能力。每年收治重癥肺炎呼吸衰竭、ARDS、膿毒血癥、彌漫性肺泡出血等疾病500余例。成功舉辦全國性呼吸支持技術學習班3屆,每屆學員200-300人。 5、哮喘與咳嗽學組:學組成員:陳清蘭教授、胡成平教授、潘頻華教授、鄭智遠副教授、馮俊濤主治、秦嶺醫師 學組簡介:自1993創建湖南省第一家哮喘門診至今,哮喘學組以及形成了從臨床——基礎——臨床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率先提出了支氣管哮喘發病機制的神經—免疫—內分泌失衡學說,形成了支氣管哮喘氣道神經源性炎癥發病機制研究方向,多次在全國哮喘大會上作專題報告,在全國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省部級課題4項,發表SCI文章18篇。2009年獲準為湖南省支氣管哮喘研究中心(重大疾病研究中心)年完成基層醫師培訓6場,受訓醫師1500余人次。研究成果“氣道高反應關鍵致炎因子的篩選及其作用機制”和“神經生長因子啟動哮喘腎上腺髓質細胞亢余性機制及其應用研究”分別榮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和科技進步二等獎。 6、間質性肺疾?。?學組成員:肖奇明教授、孟婕副教授、李敏主治醫師、文隆主治醫師 學組簡介:肺間質病學組在肖奇明教授的帶領下,對肺間質纖維化發生、發展機制研究進行了探討,并對湖南省內肺部彌漫性疾病的臨床診治經驗進行總結。舉辦多場彌漫性肺疾病研討會受業內好評,多次到地市級醫院會診救治肺彌漫性疾病患者獲得成功。經過學組多年的臨床努力,目前該學組擁有湖南省最大的間質性肺疾病庫,在間質性肺疾病的診治方面處于省內領先地位。十一五期間獲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項。發表CSCD等數據庫收錄論文8篇,SCI收錄1篇,主編著作1部,參編2部。 7、睡眠呼吸障礙學組:學組成員:蘇曉麗副教授、唐勇軍副教授、黃瓅醫師 學組簡介:中南大學附屬湘雅醫院睡眠醫學中心,成立于2001年,是湖南省唯一的中國睡眠研究會睡眠呼吸分會委員單位。該中心是以呼吸科為主體的多學科合作科室,擁有多導睡眠圖(PSG)監測儀和自動氣道測壓系統,開展手術、無創通氣、射頻、激光、微波等多種治療手段以滿足各類病員的不同需求。開設了鼾癥專病門診,開展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家庭初篩及醫院內多導睡眠儀監測,運用無創正壓通氣進行急性、慢性呼吸衰竭及睡眠呼吸障礙的家庭治療。在省內率先開展口腔矯治器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中心緊跟國內外睡眠醫學治療的前沿水平,擁有多名具有豐富診治經驗的專業人員及先進的醫療設備。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現在湘雅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已經成為湖南地區及周邊省市最大的睡眠醫學診治中心之一,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綜合治療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成功舉辦了五屆“全國睡眠呼吸疾病學習班”,進行了“長沙市市民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流行病學調查”。學組近年來主攻方向為“慢性間斷缺氧的病理生理”、“OSAS與多系統疾病關系”等。十一五期間發表CSCD等數據庫收錄文章8篇,承擔國家留學基金委及省級課題5項。 8、肺栓塞與肺血管疾病學組:學組成員:肖奇明教授、唐勇軍副教授、余再新副教授(心血管科) 學組簡介:該專業組主要診治范圍包括:各種類型肺高血壓,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肺間質病相關的肺心病等。目前常規開展的項目有: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療,右心導管檢查,肺動脈造影,6分鐘步行試驗,肺動脈高壓靶向治療等??圃\療技術。從提高肺栓塞的診斷意識入手,進行了多次肺栓塞的知識講座,使肺栓塞的診斷率明顯提高,從過去每年5~9例到目前每年40余例。建立了系統規范的肺栓塞患者的診治常規,使急性肺栓塞患者都能得到正規的治療,減少了患者的復發率以及遠期并發癥。2011年承擔湖南省科學技術廳一般項目“中危急性肺栓塞分層治療”。該院從1982年開展了右心導管檢查,30年來,利用右心導管技術和急性肺血管擴張試驗,指導慢性肺心病的早期診斷及重癥肺心病的診治,協助心胸外科判斷先天性心臟病伴肺動脈高壓患者手術指征,診治各種類型肺動脈高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們參與了“波生坦治療特發性肺動脈高壓的多中心開放性臨床研究”,發現波生坦能顯著改善中國特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的運動耐量、心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成果發表在2011年《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年她們開始使用霧化吸入依洛前列素的方法治療IPAH,該法使用方便,副作用小,效果顯著。另外,他們將右心導管技術用于疑難慢性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的診斷,大大提升了該科疑難危重病的診治水平。
普通外科創建于50年代。1981年獲碩士學位授予點,198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點,2000年建立博士后流動站。1996年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的重點學科點。2002年被定為校級重點學科,2007年定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普通外科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在職醫生40人,技術員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1人;主治醫師17人。普外科下設4個病房,和一個實驗室,病床共196張,年住院人數近60000余人,年門診量約9萬余人次,年急診量為24000人次。七病室:胃、腸???;八病室:血管外科及小兒外科???九病室:膽道﹑胰腺???;十病室:肝臟門脈高壓﹑及甲狀腺???。設有胃腸、肝臟、膽道、胰腺、甲狀腺及小兒外科;血管、乳腺、器官移植及門脈高壓癥等多個??崎T診。學科于1992年創辦《中國普通外科雜志》1995年被列為國家核心期刊。 在國內處于領先或先進水平的醫療項目有: 1、肝臟外科:各種肝葉切除術,肝癌的手術治療及綜合治療。 2、膽道外科:復雜的肝膽管結石治療及肝門部膽管癌的切除;膽道鏡取石及碎石術;ERCP新技術. 3、門脈高壓癥:經內窺鏡食管曲張靜脈結扎術,各種門脈高壓癥的斷流和分流手術。 4、胰腺外科:胰腺癌及胰島細胞瘤及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療。 5、血管外科:先天性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療。各種動靜脈瘤,包括腹主動脈瘤,肢體動脈瘤的切除和搭橋,動脈粥樣?;]塞癥的血管再通手術及搭橋術。布加氏綜合征的根治術,分流術及血管搭橋術。 6、甲狀腺外科:喉返神經損傷的手術治療,甲亢的外科治療,甲狀腺癌及甲瘤的手術治療;腔鏡下甲狀腺腫塊切除術. 7、胃腸道外科:高位腸瘺的治療,胃腸道腫瘤的手術及綜合治療;腔鏡下胃腸道腫瘤手術切除術. 8、乳腺外科:乳腺癌檢測及綜合治療。 9、器官移植:肝臟移植,胰腺移植,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移植,人胎肝細胞腹腔內移植。 開展新技術: 手術隔離肝灌注治療中晚期肝癌 經皮肝隔離灌注治療晚期肝癌 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經腹腔鏡闌尾﹑直腸癌﹑脾切除術。 自體靜脈橋接修復喉返神經缺損術為國際領先水平。 異位原位肝移植、活體肝移植 血管外科腔內介入包括下腔靜脈濾網置入治療肺栓塞,血管內支架置入治療血管的狹窄和閉塞。血管內支架型人工血管的置入治療血管的狹窄及動靜脈瘺及各種動脈瘤。 術中放射治療腹腔中晚期癌癥。 內窺鏡下胃底﹑食道靜脈曲張套扎術治療胃及食道靜脈出血。 腔鏡下胃腸道腫瘤、甲狀腺腫塊切除術;腔鏡下膽道 研究生導師情況: 普通外科有7位博士生導師,均系國家知名專家,享受國家特殊津貼。他們是:王志明、李宜雄、陳子華、廖國慶、湯恢煥、孫維佳、楊連粵。有研究生導師 21 名:王志明、李宜雄、陳子華、廖國慶、湯恢煥、孫維佳、楊連粵、黃建華、裴海平、胡國璜、劉光強、常實、黃耿文、李勁東、李新營、龔學軍、周軍、肖廣發、周樂杜、陳志康、劉合利。 近十年科研課題及攝寫科研論文情況: 普通外科從2000-2010年先后承擔科研課題122項,合計經費1772.14萬元,其中有“863”課題5項;“973”課題3項;“十五攻關”課題及國家重點課題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2000-2010年獲省科技成果獎12項。2000-2010年獲中南大學及湘雅醫院醫療新技術成果獎 22項。獲專利6項。2000年至2010年攝寫科研、教學論文472篇,其中在國際性期刊上發表SCI論文48篇。獲教學成果獎10余項。2000-2010年培養研究生100余名,博士后3名。主編著作6部,參編統編教材7部。該學科注重學術交流,加強年青醫生的培養,先后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意大利、印度、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建立了良好的相互協作網。堅持請進來,派出去,進行廣泛的人才、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 曾有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及國內著名的專家教授來該科多次講學及交流,該學科每年有1-2人出國進修及留學?,F培養國外留學生5人。2000-2010年己接納全國各地近1000余名名進修醫生進修學習。主辦國際學術會議5次,主辦全國性學術會議16次。
湘雅醫院產科成立于1948年,并選派骨干力量協助兄弟醫院的創建,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辛勤耕耘,于1993年首批被衛生部授予愛嬰醫院稱號,1998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點, 2004年成立中南大學產前診斷中心,2006年被湖南省衛生廳批準為產前診斷機構,2011年成為湖南省重點學科和湖南省疑難危重孕產婦轉診指導及救治醫療機構,2012年被授予湖南省助產人員規范化師資培訓基地。目前產科擁有寬敞舒適的2個獨立病房,包括豪華套間、家庭化的單間及經濟實惠的多人房間。醫療設備先進、專家云集、醫術精湛,已發展成集產科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中心。 科室有一支年輕、團結、奮進的醫護團隊??剖椰F有醫務人員5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及副主任技師6人,主治及經治醫師10人,醫師系列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者85.18%;護理人員32人,本科以上學歷者76%;助產及技術系列人員21人,本科以上學歷者90.2%。擁有全國學術團體副主任委員和專業學組組長1人,省級學術團體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和委員5人。近5年承擔國家科技攻關等各級國家科研項目等8項、部省級科研課題6 項,發表論著60余篇,獲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項。承擔多種國際、國家級專業期刊雜志的編委,主編及參編專業書籍9部。已形成有特色的3個亞臨床??疲? 普通產科:普通產科提供孕前、孕期、產時及產后的醫療指導和保健工作,預測和防治各種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的發生,實施妊娠各期的產前篩查、傳染病篩查、胎兒超聲篩查及胎兒宮內監護及治療等技術。在省內最早采用晶氧改善胎兒宮內缺氧,并得到該技術推廣的省級三等獎。已開展全程陪伴導樂式分娩、產時分娩鎮痛、會陰美容縫合、產時全程胎兒心電監護、產時新生兒窒息復蘇、各種助產、剖宮產及產時并發癥的防治等技術。在全省率先開展的項目有:⑴暫時性腹主動脈套扎、髂內動脈阻斷和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改良的腹膜側后子宮切除術等防治產后出血;⑵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后完全性前置胎盤的陰道分娩;⑶中期妊娠多胎妊娠或伴其一胎兒畸形的減胎術;⑷晚期流產和早產的預測及綜合治療技術;⑸早期胎膜破裂的診斷及修補技術;⑹胎兒宮內輸血、輸液等治療技術;⑺血栓性疾病的預防及篩查技術。⑻美式無創陰道助產術。通過上述技術的實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妊娠、分娩帶來的并發癥和合并癥發生,為母子健康保駕護航。 母體醫學:借助醫院的綜合優勢,率先在省內成立孕產婦搶救專家小組及重癥監護??撇》?,隨之湖南省重癥醫學質控中心、湖南省急診醫學質控中心、湖南省介入治療中心、湖南省肝病研究中心及高血壓防治中心等落戶在湘雅醫院,加以覆蓋湖南、廣東、廣西、江西、貴州、西藏等六省的遠程醫學服務中心的開通,為省內外疑難危重孕產婦的會診及搶救提供直接的指導和快捷的通道,其中對心肝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孕產婦的綜合搶救水平、對嚴重產科出血的分級防治技術、對嚴重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的搶救水平均居國內先進水平,湘雅醫院產科成為省內外孕產婦搶救的區域醫療中心。每年搶救省內外危重孕產婦近千人次,搶救成功率99.9% ,其中分級血管阻斷技術聯合止血帶捆子和宮腔填塞等治療產科出血、應用血液置換或濾過等技術治療嚴重器官衰竭及重癥感染、應用血清學指標和計算機數字成像技術防治血栓形成性疾病、應用心肺功能聯合支持技術搶救嚴重心肺障礙孕產婦及及其產科并發癥及內外科合并癥的搶救水平及搶救成功率等均達國內先進水平。 胎兒醫學:從1973年湘雅醫院產科胡信德主任與我國現代人類與醫學細胞遺傳學新技術的開創者夏家輝院士合作率先在國內開設第一家遺傳咨詢門診起步,在國際或及國內開拓性的建立了包括:常規與系列G顯帶染色體技術為核心的細胞遺傳學診斷技術體系;以G(或R)顯帶染色體、FISH技術為核心的分子細胞遺傳學診斷技術體系;以PCR、SNP基因芯片為核心的,能完成各種基因病診斷和研究的分子遺傳學技術體系。應用上述技術已經發現了多種世界上首報的染色體異常核型, 分別以“早期產前遺傳性疾病診斷技術”、“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目錄及其數據庫”和“世界首報中國人染色體異常核型圖譜(著作)”等技術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5次;可以完成染色體病、基因病及基因組疾病的產前診斷,并具有新的遺傳病發現、鑒定的能力。1987年牽頭中南5省建立胎兒發育指標評價的物理標準,并成功地應用于臨床,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年開始胎兒系統超聲的篩查,年診斷胎兒2000余例,畸形檢出率達98.9%。1992年開展臍血穿刺和宮內輸血;2000年開始宮內輸液及各種胎兒治療性穿刺;挽救了大批省內外嚴重宮內溶血、腎臟積水等胎兒。 2004年產科與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成立“中南大學產前診斷中心”,現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全國疑難遺傳病的診斷、產前診斷、遺傳咨詢及培訓中心。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消化內科成立于1978年,1981年被批準為我國消化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2000年被批準為該省消化首批博士學位授權點;2003年批準為該省消化首批博士后流動站并有博士后進站工作。經過30多年的發展,湘雅醫院消化內科目前已成為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的湖南省消化系疾病診治中心,在消化道早癌的內鏡下診治、雙氣囊小腸鏡診治小腸病變、內鏡下黏膜下病變切除、內鏡下胰膽管疾病的介入技術、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的診治、超聲內鏡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消化科目前為中華內鏡學會委員單位、湖南省內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消化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消化內鏡學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消化內鏡診療中心及內鏡質量控制中心掛靠單位,在國內同行中具有較大影響。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四軍醫大學校長樊代明教授任該科榮譽主任。該科現任主任鄒益友教授,是湖南省內鏡學會主任委員,在胃腸動力障礙疾病、炎性腸病、內鏡診斷和治療等方面具有較高造詣。 湘雅醫院消化內科擁有一支技術精湛、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醫師隊伍,目前有教授7人、副教授9人,主治醫師6人,技術護理人員40人。其中高級職稱醫師16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8人,具有博士學位醫師16人,碩士學位3人??苾绕渌t師各級學會任職15人次,各種雜志編委任職20人次。 消化科設有兩個??撇》?,病床數85張,病房年平均出入院病人達3000余人次,年門診量達127000余人次,居全省消化界之首。擁有消化內鏡診療中心、消化實驗室。內鏡診療中心配備當今世界最先進、最新型的奧林巴斯電子胃鏡17條、電子結腸鏡10條、電子十二指腸鏡2條,電子超聲內鏡2臺,富士能雙氣囊小腸鏡1臺,以及放大內鏡、色素內鏡、窄帶成像內鏡、內鏡介入治療專用小C臂X光機;治療用的氬氣刀1臺,微波及電切治療儀各1臺。并配備最先進的奧林巴斯全自動內鏡清洗消毒機,NQG-2000內鏡清洗工作站,以及錄像、彩色打印和內鏡圖文管理系統-內窺鏡工作站以及大量內鏡配套附件。消化內鏡中心擁有14間工作室, 建筑面積約1000余平方米,包括胃腸鏡檢查室、超聲內鏡室、雙氣囊小腸鏡室、消毒處置間、中心控制室、麻醉復蘇室、候診室、預約室、休息室、示教室、會議室等。儀器設備在國內居于領先水平,配套設施完善,場地寬敞舒適、就診環境一流。其他協作學科如放射科、麻醉科亦實力雄厚,派有專業技術人員和醫師協助消化科開展內鏡下放射介入和內鏡鎮靜麻醉。目前該科可開展胃腸鏡、十二指腸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雙氣囊小腸鏡、超聲內鏡、色素放大內鏡、窄帶成像技術(NBI)等檢查項目。內鏡治療項目有:消化道息肉微波、氬氣、電切治療;食管、賁門良惡性狹窄擴張及支架植入;胰膽管內鏡介入治療:包括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肌切開術取石術(EST),內鏡下膽總管結石的機械碎石、取石術,胰膽管支架置入治療膽胰管的良、惡性狹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套扎及硬化劑注射治療;賁門胃底縫合術;內鏡下的粘膜剝離術(EMR)、內鏡黏膜下切除術( ESD)等項目,現胃鏡年檢查近30000余例次,腸鏡年檢查9000余例次,超聲內鏡年近900例次,雙氣囊小腸鏡年近200例次,各種內鏡下治療2000余例次,吸引了省內外許多病人前來治療,治療效果滿意,經第三方調查患者病房及門診的滿意率均達到90%以上。 消化科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教育部博士點專項基金1項、教育部博士后基金1項、衛生部科研留學回國基金2項、省科委重大項目2項以及部、省級科研課題30項,教學課題6項;獲湖南省科技進步獎6項,省教學成果2項、中南大學教學成果一、二、三等成果獎4項,中南大學醫療新技術成果三等獎3項;主編全國高等醫學規劃教材(五年制)《診斷學》,參編全國高等醫學統編教材(七年制)《實驗診斷學》。主編、參編專著共30部;發表學術論文100。近五年發表學術論文近100篇余篇,其中SCI論文20余篇,并先后派遣10余人次到美國、英國、日本、香港等地參加國際性學術交流,每年培養碩博士生以及??七M修人員20余人。 消化科實力雄厚,人才梯隊合理,經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科室特色: 1、消化道腫瘤的早期診斷與治療研究,從基礎到臨床進行一系列研究,包括研究腫瘤的分子機制、免疫調控機制、分子靶向標志物、藥物干預等基礎研究,以及臨床上應用分子標志物、放大色素內鏡、超聲內鏡、窄帶成像技術(NBI)功能內鏡等技術提高早癌的診斷率,采取內鏡下的粘膜切除及黏膜下剝離術微創治療早癌,患者創傷小、預后好,該技術在省內處于領先水平。 2、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綜合診治,開展食道胃底靜脈曲張套扎術及組織粘合劑、硬化劑注射術,上消化道出血的內鏡下注射止血及鈦夾止血術,并與急診科、胃腸外科、放射介入科合作開展經頸靜脈肝內門腔分流術、消化道出血血管介入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與相關科室建立合作發展機制,提高了消化道出血的急診診治成功率,讓病人最大程度受益。 3、胰膽管疾病的內鏡治療,開展內鏡下膽胰疾病的介入診治,包括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 ,經內鏡乳頭括約肌切開術( E S T ), 經內鏡膽管引流術(ERBD) ,經內鏡鼻膽管引流術(ENBD), 經內鏡胰管引流術(ERPD),經十二指腸鏡胰管擴張及支架置入術;經十二指腸鏡下膽管擴張及支架置入術。經超聲內鏡膽胰疾病檢查,經超聲內鏡引導下細針穿刺術,EUS 引導下囊腫穿刺引流術等,對多種胰膽管疾病實現安全、微創、有效的治療。 4、小腸病變的診治,消化科2005年率先在中南地區開展雙氣囊電子全小腸鏡的臨床應用,真正實現了全消化道的無盲區檢查,先后檢查1000多例病人,顯著提高了臨床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腹痛的診斷率。傳統方法難以發現的小腸疾病如:小腸克羅恩病、小腸結核、小腸腫瘤、血管病變、憩室病等都得到確診。該項技術獲2005年度湘雅醫院醫療新技術成果獎及中南大學醫療成果獎,目前,該項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2011年該科又開展了膠囊內鏡檢查,作為一種“微型攝像機”,膠囊內鏡能動態、清楚地記錄小腸黏膜的情況。膠囊內鏡的問世,為消化道無創性、可視性檢查帶來了新的革命,對原因不明的小腸疾病和隱性消化道出血,敏感性和準確性高,目前膠囊內鏡檢查已經成為檢查小腸疾病的重要手段,和雙氣囊電子全小腸鏡起到互補作用,特別對于一些不能耐受小腸鏡檢查的患者作用更大。目前擬進一步開展小腸疾病的內鏡治療,以達到安全、微創的治療效果,減少病人痛苦。 5、炎性腸病的診斷與治療,除常規的檢查之外,近年來開展了炎性腸病的分子診斷的探索及免疫調節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病學科創建于1954年。在創始人張錚教授和熊宏恩教授的領導下,為傳染病的防治和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并造就了一大批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專家教授,如張錚、胡國齡、歐陽顆、范學工、譚德明等。該學科1981年被批準為碩士生培養和學位授予點。1986年被批準為博士生培養和學位授予點。1998年湘雅醫院建立了博士后流動站,湘雅醫院感染病學科具有招收博士后進站研究資格,有多名博士進站研究(外籍博士2名)。經過近60年的發展,湘雅醫院感染病科目前已成為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的湖南省肝病及感染性疾病診治中心,在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肝炎肝硬化、肝病合并甲亢、藥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他肝病以及發熱查因、流行性出血熱、敗血癥、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診治、乙肝及丙肝的核酸檢測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F有范學工、譚德明等中年學科帶頭人,也有黃燕等多名青年學科帶頭人。國家“千人人才計劃”特聘專家、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羅光湘教授以及國家“千人人才計劃”特聘專家戴立忠教授、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王海潮副教授和美國匹茲堡大學唐道林助理教授任該科客座教授。 感染病科目前為中華感染病學會常委單位、中華感染病肝病分會常委單位、湖南省感染病學會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感染病肝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單位、中華感染病肝病分會人工肝組委員單位。該學科還是湖南省病毒性肝炎防治中心以及病毒性肝炎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掛靠單位,在國內同行中具有很大影響。 湘雅醫院感染病科擁有一支技術精湛、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醫師隊伍,在28名教職員中目前具有博士學位醫師24人,碩士學位1人。有教授6人、副教授11人,主治醫師6人,技術人員2人。其中高級職稱醫師17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7人。 感染病科設有兩個??撇》浚ǜ尾〔》?、感染性疾病病房),病床數80張,年收治住院患者數量2000人次左右。門診有肝病門診、感染病門診、發熱門診、腸道門診、艾滋病門診等,年門診量達60000余人次。擁有感染病血液凈化中心(如血漿置換、分子吸附再循環系統(MARS)、血液透析、持續血液濾過等)、感染病實驗室、感染病肝臟纖維彈性無創檢查室(Fibroscan)、感染病B超檢查室??砷_展乙肝五項定量、乙肝基因分型、乙肝基因變異(耐藥檢測)、HBV DNA定量、丙肝抗體定量、丙肝基因分型、HCV RNA定量檢驗以及肝臟纖維彈性無創檢查、肝臟B超等檢查項目,特別是肝臟纖維彈性無創檢查(Fibroscan)可以了解肝臟有無肝纖維化、肝硬化,Fibroscan基本可以代替肝臟穿刺組織活檢,是目前湖南省開展Fibroscan項目的唯一一家單位。特色治療項目有: ?。?)肝?。喊ú《拘愿窝?、肝硬化、藥物性肝炎、脂肪肝、妊娠急性脂肪肝、肝豆狀核變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其他肝病等。該科配備有先進的儀器,能應用國際標準檢測方法美國雅培先進自動免疫分析儀和肝炎病毒檢測試劑,對病毒性肝炎病原學及感染狀況進行準確地診斷,特別是高敏核酸檢測、病毒基因分型等對乙型、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效果的評估及指導抗病毒用藥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肝臟纖維彈性無創檢查對發現早期肝纖維化及肝硬化,及時治療以延緩病情進展有重要意義。使每位在該科就診的肝病患者能夠得到最優質的、準確及時的治療。對嚴重危及病人生命的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療方面,該科有其獨到之處。形成了以抗病毒治療、人工肝(血漿置換、MARS等)支持系統和對癥支持治療等綜合措施搶救治療重型肝炎的先進經驗,使重型肝炎的搶救成功率達到60%左右,達到國內先進乃至領先水平。 ?。?)流行性出血熱:該科以搶救危重型腎綜合征出血熱成功率高而著稱。最早將血液透析用于腎綜合征出血熱少尿期病人治療,現已積累了20多年的治療經驗。該科搶救重癥危重型腎綜合征出血熱病人成功率達90%以上。 ?。?)發熱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發熱是多種疾病的共同表現,其原因錯綜復雜。其中由感染性疾病所致者達50%左右。該科在發熱性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加上湘雅醫院優良的診療設備作后盾,對大部分原因不明的復雜的發熱性疾病都能得出精確的診斷和治療。 ?。?)各種病毒性、細菌性腦膜炎、腦炎的診斷和治療。 ?。?)敗血癥及其它常見細菌和真菌感染性疾病。 感染病科自成立以來招收博士研究生78名,碩士研究生105名;已畢業博士研究生67名,碩士研究生93名;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10名,碩士研究生12名。2008年該學科感染病學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同年該教研室教學團隊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2010年該教研室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研室,2011年范學工教授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主編教材或專著8部,如《新發傳染病學》、《臨床新傳染病》、《幽門螺桿菌感染—基礎與臨床》、《感染病學住院醫師手冊》、《傳染科醫師處方手冊》等。參編教材或專著10余部,如全國高等醫學規劃教材(五年制)《傳染病學》、全國高等醫學統編教材(七年制)《傳染病學》、全國高等醫學統編教材(八年制)《傳染病學》、《臨床醫院感染學》等。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承擔省部級教改課題5項,發表教學論文30余篇。 感染病科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5項、青年基金2項;國家十一五重大專項課題2項、國家十二五重大專項課題3項、863課題1項、教育部博士點專項基金2項、教育部課題5項、衛生部課題6項、省科委重大項目2項、省級科研課題40余項,教改課題5項,總經費達1000萬以上。每兩年開展1次湖南省感染病學術會議、肝病學術會議1次。獲國家專利2項,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8項,湖南省醫藥衛生科技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8項。 感染病科與美國多所知名大學如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紐約大學、匹茲堡大學等建立了長久的合作關系,并派專人至美國學習,定期邀請合作者來該院講學,極大的提升了科室的科研水平和學術影響力。
湘雅醫院兒科起始于1935年,至今已有七十余年歷史。兩位創始人—蘇祖斐和梁覺如教授自1935年起開始擔負湘雅醫院的兒科臨床業務和教學工作。1946年,嚴淑芳醫師由南京調回湘雅兒科工作,以后虞佩蘭和江浙芝醫師相繼來到兒科,于1951年春夏之交,正式成立湘雅醫院兒科教研室。梁覺如教授出任第一任主任,當時有兒科醫師10人左右。以后隨著人員編制和各種儀器設備的不斷發展,湘雅醫院兒科教研室日益壯大。六十年代初,兒科嚴淑芳教授等骨干被調往剛成立不久的附二院并建立兒科教研室,八十年代初,兒科趙祥文教授等骨干被調去籌建湖南省兒童醫院,九十年代初,兒科張天庭、連乃文教授被調往剛成立的附三院并建立兒科教研室。湘雅醫院兒科為湖南兒科事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F任兒科主任尹飛教授,為中華兒科學會委員,全國小兒神經學組委員,湖南省兒科學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岳少杰教授,為全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湘雅兒科1978年成為全國首批碩士生培養點,1987年成為博士生培養點,1999年批準為博士后流動站, 2001年被列為湖南省“十五”重點學科,2006年由衛生部批準為全國兒科??漆t師培訓基地。有博士生導師6名,碩士生導師1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名?,F有教授10人,副教授9人,主治醫師8人。其中11人具有博士學位,5人具有碩士學位。設有兒科門急診、兒科病房(43病室、58病室)、兒科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病房(44病室)、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兒科研究室、兒科基因診斷室和中國當代兒科雜志社。共有小兒神經、新生兒、血液、ICU、腎臟、心血管、消化、遺傳內分泌、兒童保健10個專業組,開設12個??崎T診,設置病床近200張。病房配備了德國進口的先進新生兒轉運系統、SLE5000全能呼吸機、電腦高頻呼吸機、小兒和新生兒心電監護儀、視頻腦電圖儀、肌電圖、床旁B超機、新生兒及嬰兒高壓氧倉、微量血液分析儀、進口靜脈輸液泵等先進醫療設備,并具有雄厚的技術優勢。 湘雅兒科幾代人秉承努力攀登醫學高峰、刻苦鉆研兒科業務、全心全意為患兒服務的傳統,造就出了一批知名的兒科醫學專家,其精湛的醫療技術、齊全的醫療設備和“北協和,南湘雅”悠久的歷史,使大量危重、疑難病癥患兒慕名而來,此類患兒占住院人數70%以上。湘雅兒科已成為全省最大兒科疑難病癥診斷治療中心。除該省外,還有江西、廣東、廣西、貴州、湖北、重慶等其他省份患兒來湘雅兒科就診。小兒腦水腫、兒童智力低下、神經遺傳代謝病、癲癇的診治及其他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及新生兒疾病和小兒白血病的治療等均居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 兒科先后獲得各級科研課題8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8項、國家部委級課題12項、省廳級課題40余項。先后獲各級科技成果獎30余項次,其中“小兒腦水腫臨床與實驗系列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教委科技推廣二等獎。由虞佩蘭教授所制訂的小兒腦水腫的診斷標準和“邊補邊脫”液體療法屬國際上首創。目前,腦水腫及小兒腦損傷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至今仍居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拔覈杭靶律鷥旱纳L發育”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曾獲衛生部科技成果三等獎,“新生兒體格發育測量器研究”獲得國家專利?!皟和毙园籽≈虏』虻暮Y選與相關臨床研究”獲湖南省醫學科技成果一等獎。在國內外各級雜志上發表科研論文400余篇。 湘雅兒科一直保持著治學嚴謹、教書育人的優良傳統,注重對學生實行全面素質教育,近幾年開展雙語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目前承擔著臨床醫學系(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麻醉系、口腔系、成教專升本等眾多系列的教學工作以及研究生和進修生及??漆t生培養任務。已培養博士后1人、博士生57人、碩士研究生70余人(其中包括4名留學生)。為七年制、八年制規劃教材《兒科學》編委單位。并主編了《小兒腦水腫與顱內高壓》、《兒科疑難病》、《臨床兒科新理論新進展》等專著10余部;為Medline及統計源期刊《中國當代兒科雜志》主辦單位。
湘雅醫院殖醫學中心1985年在國內率先開始輔助生育技術研究及其臨床應用。1988年6月,誕生了中國大陸第二例試管嬰兒(1978年世界第一例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1988年3月中國大陸第一例試管嬰兒在北京三院誕生)。1999年底,湘雅醫院與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重構湘雅醫院生殖醫學中心。2006年通過了國家衛生部評審,獲得開展人類輔助生育技術資質,成為湖南省綜合醫院中最早獲得開展人類輔助生育技術資格的生殖中心。經過多年的發展,湘雅醫院生殖中心目前已成為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全國知名中心,在輔助生殖技術、不孕癥、多囊卵巢綜合癥、子宮內膜異位癥、薄型子宮內膜、男性不育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中心擁有一支技術精湛、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醫師隊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人,博士6人,并依托中國工程院院士夏家輝教授領導的實力雄厚的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了以李艷萍教授為核心的輔助生殖技術專家團隊。中心輔助生殖技術的臨床妊娠率不斷提高,穩居國內先進水平,并承擔生殖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任務,所培養畢業的生殖醫學研究生現已成為全國多家生殖中心的核心工作人員。承擔國家十一五攻關項目及省級科研項目共10余項。在本學科知名刊物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SCI論文7篇。 中心自成立以來,年門診量萬余人次,年實施輔助生育技術四千余周期,圓了數以萬計家庭的兒女夢。 醫療服務項目: 1、男、女不孕不育癥診療 2、夫精人工授精(AIH) 3、體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 4、單精子卵泡漿內注射ICSI) 5、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PGD) 6、胚胎冷凍保存及凍融胚胎移植(FET) 7、經皮附睪、睪丸穿刺取精術(PESA/TESA) 8、生殖內分泌疾病診治:多囊卵巢綜合征、性早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卵巢早衰。 9、經陰道盆腔囊腫穿刺術 10、多胎妊娠減胎術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泌尿外科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初,是新中國最早成立的泌尿外科之一,有著厚重的歷史和文化積淀(已經著成《百年湘雅 泌外史傳》一書)。經俞堯平教授、張時純教授、申鵬飛教授、齊范教授等幾代人的艱苦努力,在現任泌尿外科主任齊琳教授的領導下,湘雅醫院泌尿外科已經發展成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國內知名泌尿外科中心。按照齊琳主任提出的“人有專長、科有特色”以及堅持“微創化”的發展戰略,湘雅醫院泌尿外科于2004年在全國較早地實行了亞??瓢l展戰略模式,設置泌尿生殖系腫瘤、結石、尿控、小兒泌尿、男科學等亞專業組。在該發展戰略的指引下,全體醫務人員同心協力,團結進取,勇于創新,瞄準國際一流標準進行學科建設,取得了快速發展,科室整體實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F為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建設??疲ê鲜∥ㄒ蝗脒x單位),湖南省泌尿外科疾?。ê荤R)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牽頭單位,湖南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專業委員會主委、腫瘤學組、微創學組、結石學組掛靠單位,《國際泌尿系統雜志》主編單位,首屆中南大學“湘雅名醫”(泌尿外科學)獲得單位。 湘雅醫院泌尿外科注重“微創化”及技術創新。率先在省內開展腹腔鏡、經皮腎鏡等多項腔內技術,現已創建泌尿外科微創技術應用與推廣平臺,填補了省內多項技術空白。目前,湘雅醫院泌尿外科微創手術比例高達90%以上。在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腹腔鏡腎段動脈阻斷腎部分切除術、腹腔鏡中央型腎癌保留腎單位手術、腹腔鏡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結清掃術、腹腔鏡保留性神經的前列腺癌根治術、腹腔鏡腹膜后淋巴結清掃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單孔腹腔鏡技術(LESS)、改良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復雜性后尿道疾病的腔內治療、腹腔鏡小兒泌尿系畸形的整形修復術等高水平微創手術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湘雅醫院泌尿外科有強大的醫療服務能力和較高的技術水平,能夠對泌尿外科各種疑難及危重疾病進行診治。每年門診就診患者6萬余人次,每年出院病人4千余人次。湘雅醫院泌尿外科嚴格按照衛生部單病種管理方案、臨床路徑管理制度以及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制定的《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制定了一系列規范化的診療方案,顯著提高了醫療質量,最大限度降低了醫療差錯和診療費用,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 湘雅醫院泌尿外科擁有穩定合理的人才隊伍?,F有在職醫生2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人,主治醫師10人,助理研究員5人;具博士學位22人,碩士學位2人。博士導師6人,碩士導師4名;共有護理人員56名,其中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8名。在人才培養上有完整的管理制度,每年制定國內、國外研修培訓計劃,加強人才梯隊建設,與美國哈佛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德克薩斯大學、科羅拉多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國際著名高校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 湘雅醫院泌尿外科注重醫學研究。近5年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6項、國家衛生部課題2項、留學回國人員1項、中國博士后1項及省、市級課題30余項,獲科研經費近400萬元。多次獲國家及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近5年發表論文180余篇,其中SCI文章35篇,主編或參編??茣?0余部。 湘雅醫院泌尿外科是臨床醫學教學和住院醫師培訓的重要基地。分別于1981年和1986年被確認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1981年被確定為全國泌尿外科醫師進修基地?,F每年招收研究生15-20名,先后培養博士60余名,碩士120余名,并接收了大批省內外進修生和住院醫師的培訓,培養了大批泌尿外科專業的醫療護理人才,絕大部分已經成為當地醫療單位的醫療護理骨干,對泌尿外科在該省乃至全國范圍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湘雅醫院泌尿外科自2004年以來共舉辦了5屆湖南省微創泌尿外科學術會議及每年一次的湖南省泌尿系腫瘤、結石規范化治療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前來講學,大力推廣泌尿外科最新技術,從而快速提升了區域微創技術水平。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全國各地市(如新疆、貴州、云南、四川、廣西等)泌尿外科醫師前來進修及參觀學習。近2年來承擔衛生部西部人才培訓任務,為我國實施中西部人才培養的戰略計劃作出了貢獻。
1986年湖南醫科大學口腔系成立時即獨立建科,現科室主任為雷勇華教授。湘雅醫院口腔修復、正畸科擁有一支技術精湛、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醫師隊伍,目前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主治醫師1人,經治醫師1人。其中碩士生導師4人,獲得博士學位者5人、碩士學位者1人,獲得國家教育部公派出國留學研修1人,賈氏項目資助1人,多數人具有國內一流口腔院校研修經歷。 承擔著口腔修復、口腔正畸的門診醫療及口腔系本科生、研究生和進修生的教學和醫療以及臨床醫學專業5年制和8年制和麻醉專業的教學。每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7-10名,衛計委西部衛生人才培養1-3名。 該科先后獲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發改委、湖南省科技廳和湖南省衛生廳等各類科研項目40余項,發表科研論文100余篇,其中SCI論文多篇,參編專著10部;每年招收、培養口腔修復、口腔正畸研究生10余名,外籍留學生1-2名??蒲袑嵙π酆?,尤其是在先天缺牙的基礎研究、口腔材料研究、正畸牙移動生物力學、唇腭裂正畸治療研究及顳下頜關節紊亂正畸治療臨床及基礎研究等方面成果卓越,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 口腔修復科擁有口腔頜面影像診斷錐形束牙科CT、數字化牙片、口腔曲面體層與頭影測量儀、無痛麻醉儀、咬牙合力測量儀、下頜運動軌跡儀、牙科種植機和椅旁CAD/CAM牙體修復系統等先進的口腔設備等先進檢查項目,主要為各類牙缺損、牙缺失及口腔頜面部缺損的患者提供全面的義齒和贗復體治療,利用先進的、科學的修復技術,采用安全的、有效的生物材料,制作各類修復體和矯治器,以恢復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學效果,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口腔修復科可開展的項目:牙種植體植入與修復、前牙美學修復(包括全瓷冠及烤瓷貼面修復)、后牙貴金屬及瓷嵌體修復、殘根殘冠的保存修復與治療、玻璃及石英纖維樁修復,貴金屬冠及樁核修復、重度磨耗的咬合重建、牙槽嵴重度吸收的全口義齒修復、頜面部大型缺損的贗復體、夜磨牙矯治治療、頜骨缺損的導板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治療,計算機輔助設計制作(CAD/CAM)的全瓷美學修復、固定與活動的聯合修復(精密附著體技術、套筒冠技術等等)以及修復與口腔多學科的聯合治療等檢查和治療項目。。 口腔修復科的特色??疲? 1.以修復為導向的牙種植??? 種植牙是近年發展成熟的一項缺失牙修復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修復方式。種植義齒優點外形逼真、美觀、穩定性好、體積小、堅固耐用、更舒適衛生,特別是咀嚼功能恢復極好,被譽為繼乳牙、恒牙后人類的第三副牙齒,它不采用磨損天然牙來固定假牙的方法,最大程度地保護了患者的健康牙齒。種植義齒具有更廣泛的適應癥,幾乎適用于所有類型的缺牙,基本解決了游離端牙缺失或全口牙缺失的固位問題。 采用以修復為導向的種植修復技術可以更好地達到種植的目的-完美的修復。該科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開展口腔種植的臨床治療,在省內處于領先水平。該科擁有Straumann(ITI)、NobelBiocare和Osstem等多種國際知名的種植牙系統和國際一流水平的種植設備。 2.先天缺牙的修復??? 先天缺牙是人類牙列中最常見的發育異常,是指臨床檢查牙齒部分或全部缺失,既往沒有牙齒脫落或拔牙史,X線檢查頜骨內亦未見該缺失牙的牙胚??梢娪谏l病例或家族遺傳形式,流行病學報道存在差異,患病率約為2.6%到20%不等。個別牙缺失多見于恒牙列,最常見的是第三磨牙,其次是第二雙尖牙及上頜側切牙;全口的無牙癥較為罕見,其常常累及乳牙和恒牙列,通常與某些復雜疾病有關,如外胚層發育不全綜合征、家族性鎖骨顱骨發育不全、Rieger綜合征等。 多數牙先天缺失造成患者早期嚴重的牙齒功能喪失,嚴重影響患者的咀嚼功能,對患者的容貌、身體發育、發音和心理健康等造成嚴重的影響。目前已收治的患者從嬰兒到成年人,居全省先進水平,在省內外獲得良好的聲譽。
1982年在喻午云教授、韓秀云教授的牽頭下成立了湘雅醫院內科內分泌???,以后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社會各界和廣大病友的支持下,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湘雅代謝內分泌科已與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湘雅醫學院一起成為全國重點學科,博士、碩士授權點,現有在職醫師14人,13人具有博士學歷,其中主任醫師4人,副主任醫師5人,主治醫師2人,住院醫師3人,副主任技師2人,護士20人,其中碩士2名,本科10名,大專8名,醫護人員中有6人已在美國進修學習并已回科工作,一名護士通過培訓獲得世界造口/傷口治療師證書,主攻糖尿病足傷口的處理及全院疑難傷口的會診,培養糖尿病??平逃o師二名,糖尿病運動治療師一名。自建科以來已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00余名,為全國和省內培養內分泌??漆t師近100余名。集中神經外科、放射科等學科的力量開辦了湘雅下丘腦垂體疾病診斷和治療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 目前年門診量約8萬人次左右,年出院病人約2000余人,接納全省和全國各地的危重病人、疑難病人和普通病人,科研上目前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30余項,主要研究方向為糖尿病并發癥、肥胖、神經內分泌(下丘腦垂體疾?。?、甲狀腺等代謝內分泌疾病,也是國家審批通過的臨床藥物試驗基地,目前已承擔多項國際和國內的多項臨床藥物觀察,具有51張床的內分泌病房一個,病房內擁有單人間、雙人間、三人間等,能滿足各層次的住院病人需求,擁有病人活動室和糖尿病教育室,擁有24小時動態血糖監測、神經病變治療儀、胰島素泵治療儀、免散瞳眼底照相、動脈硬化監測儀、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等,門診診室6間,每天將有教授或副教授接診病友,已與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放射科合作開展下丘腦垂體疾病聯合門診,開展了糖尿病專病門診,實驗室7間,能快速開展多種代謝內分泌激素、抗體、血糖、骨密度等檢測,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2008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湘雅醫院糖尿病俱樂部,多年來在各位病友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每個月都風雨無阻為糖尿病患者免費進行糖尿病知識宣教和答疑,特殊節日舉辦特殊活動(如元宵節、在營養師指導下糖尿病飲食制作比賽等),并舉行健康知識比賽,提高糖尿病病友的參與意識和疾病管理能力。
湘雅醫院康復科室于1956年成立,其前身為理體療科,在應用物理因子及醫療體操治療疾病及運動創傷方面做了大量的臨床及基礎研究工作,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也是國內最早將神經肌電圖應用于臨床診斷及治療的醫院之一。1984年更名為康復醫學科,在保持傳統特色治療的同時率先在國內將誘發電位應用于臨床診斷。89年該科學科帶頭人之一周莉副教授完成了為期一年的第一期世界衛生組織康復醫師培訓,帶回了現代康復理念及康復治療技術,從此在傳統中醫針灸、按摩的基礎上,運用運動治療、作業療法、語言治療及康復工程等現代康復治療技術開始了現代康復,即神經康復(中風的康復、腦損傷的康復、脊髓損傷的康復)和骨關節的康復,同時將早期康復及預防的理念帶到臨床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0年,在該省著名的心血管專家孫明教授的倡導下,學科帶頭人劉遂心教授的具體實施下籌建并開展心血管病的康復,成為我國開展心血管病康復最早醫院之一。經過12年不懈的努力,該院心臟康復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經過多年的發展,該院康復醫學科已成為集臨床、教學、科研于一體的臨床一級學科,是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學科綜合實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剖夷壳坝虚T診及門診治療室,面積1600m2,并具有編制床位26張的綜合康復病房1個,總治療面積達3000m2。主要收治住院期早期康復患者,并為其他臨床科室各類功能障礙患者提供早期的床旁康復治療,如:腦卒中、腦外傷術后、脊髓損傷術后、骨折術后、膝髖關節置換術后、冠心?。ü跔顒用}支架植入術后、冠脈搭橋術后、急性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臟病術后、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等,在重癥患者的康復方面及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療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康復科現有人數共49人,具體如下:康復醫師11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中級職稱2人,具有博士學位7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人;康復治療師共計23人(具有碩士學位4人),其中物理治療師 11 人, 作業治療師 1人,語言認知治療師 2人,理療師 4 人,康復工程師1人,心臟康復治療師4人,康復護士15人,在讀博士4人,碩士6人。已形成了一支技術精湛、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康復醫療隊伍。 隨著醫院、學科的發展和患者的需求,該科現已形成“心血管疾病康復”、“神經系統疾病康復”、“脊髓損傷康復”、“骨關節康復”等多個優勢發展方向,擁有綜合康復病床26張,年門診量約 10000人次。年均康復治療約21萬人次,其中門診4萬人次,病房17萬人次。 二、優勢專業特色 ?。ㄒ唬┬难芗膊〉目祻? 康復科心臟康復中心,于2000年在孫明教授的倡導下,劉遂心教授具體實施下成立。在劉遂心教授的帶領下,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已經建成了集預防、保健、治療于一體的全國第一、全省唯一的心臟康復中心。中心的總面積約1600m2,配備了全套的康復運動治療設備,包括:評估檢測設備(心肺運動儀、運動平板),運動治療設備(多種有氧訓練及阻抗訓練設備)及遙測運動訓練監護設備(國外引進,國內唯一)。中心不僅環境優美,設備一流,并探索了一套適合我國心臟病人運動治療的系列康復程序。 中心學科帶頭人劉遂心教授,2006年-2008年以客座教授身份在美國耶魯大學交流、學習2年。從事康復醫學臨床與基礎學習與研究,與美國康復醫學界的著名教授(如:美國心肺康復主任委員Dr.Murry Low;美國康復醫學主編 Dr.Joe DeLisa)進行了廣泛的接觸和交流,建立了良好的關系。2008年回國后,積極引進美國先進的康復理念和技術,結合我國國情開展康復醫學工作,得到了同行一致認可。具體開展工作如下: ?、?完善了各種心臟病的有氧運動治療,包括冠心病術后、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并獲“湘雅醫院臨床新技術成果獎”。② 結合有氧訓練,率先在全國開展心臟病阻抗運動治療。③ 因地制宜,率先運用簡單的工具(如:心率表、彈力帶、彈力管等),指導病人回家運動治療。④ 與國外比較,該科在開展三級預防的(心肌梗塞后的康復)同時積極開展二級預防(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的預防)。 ?。ǘ┥窠浛祻? 自該科室成立于1956年起,即開始在初期應用物理因子及醫療體操治療疾病方面做了大量的臨床及基礎研究工作,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并在國內最早將神經肌電圖、誘發電位應用于臨床診斷及治療的醫院之一。1989年該科學科帶頭人之一周莉副教授完成了為期1年的第一期WHO康復醫師培訓,帶回了現代康復理念及康復治療技術,從此在傳統中醫針灸、按摩及高壓氧治療的基礎上,運用運動治療、作業療法、言語治療及心理治療、康復工程等現代康復治療技術開始了現代康復,即神經康復(中風的康復、腦損傷的康復、脊髓損傷的康復)和骨關節的康復。近三年依托于該院全國重點學科神經病學及中西醫結合腦???,神經康復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運用現代康復治療核心技術—神經促通技術,包括Bobath方法、Bruunstrum方法、Rood技術、PNF方法等應用于神經系統患者的康復治療,目前該科不僅為該科室已有的門診和住院病人提供康復治療,同時為具有450張床位的神經內外科、35張床位的中心ICU、60張床位的中西醫結合臨床腦病??苹颊咛峁┰缙诘拇才钥祻椭委?,在重癥患者的康復方面及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療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每年收治病人數20160人次。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腎內科始源于1906年, 1983年成為獨立的腎臟病學科,是湖南省醫學會腎臟病學專業委員會主要組建單位,1978年和1985年分別被國務院批準為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授予單位,2001年被評為湖南?。I?。┲攸c學科,2005年通過衛生部臨床藥物試驗基地評審,2006年被中國醫師協會首批認定為腎病??漆t生培訓基地,2008年成立中南大學腎臟病與血液凈化研究所,2012年獲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經過30年的發展,湘雅醫院腎內科目前已成為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的湖南省腎臟病診治中心,在急性腎損傷的診治、小兒腹膜透析、腹腔鏡下腹膜透析置管術、高危出血患者血液凈化抗凝新技術、序貫性結腸透析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湘雅醫院腎內科目前為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分會委員單位、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委員單位、湖南省醫學會腎臟病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醫學會血液凈化學專業委員副主任委員單位,在國內同行中具有較高影響。中國著名的腎臟病專家劉志紅院士和黎磊石院士被聘為該學科的首席科學家,日本鹿兒島池田醫院池田澈被聘為該科的客座教授,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大學醫學中心張文正副教授被聘為該科客座教授。該科現任主任周巧玲教授,是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分會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委員會常務委員、湖南省腎臟病學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在慢性腎功能不全防治、高血壓腎損害、急性腎損傷、血液凈化技術、腎臟病理等方面具有較高造詣。 湘雅醫院腎內科擁有一支技術精湛、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醫師隊伍,目前有教授7人、副教授7人,中級技術人員10余人,90%的醫師具有博士學位。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周巧玲教授、陶立堅教授、肖平教授、寧建平教授),碩士生導師7人(周巧玲教授、陶立堅教授、肖平教授、寧建平教授、陳立平教授、許輝副教授、張衛茹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1、慢性腎衰防治;2、慢性腎小球疾病、腎間質纖維化;3、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與治療;4、高血壓腎損傷機制與治療;5、血液凈化;6、急性腎損傷的防治。 腎臟科現有??撇》?、血液凈化中心和腎病實驗室各1個。??撇》坎〈矓?3張,年出院病人2000余人次,年開展腎穿刺活檢200例,年新導入腹膜透析病人100余例,年門診就診人數約50000人次。血液凈化中心擁有血液透析機54臺,CRRT機4臺,年血液透析約30000臺次,年動靜脈內瘺手術400余臺次,長期導管置入手術100例。腎病實驗室目前可開展尿沉渣分析、24小時尿腎病全套、尿液滲透壓等臨床檢查項目。該科每周開設有高血壓腎病、急性腎損傷、腹膜透析、血管通路、腎性骨病、腎移植術后等??崎T診。目前特色治療技術有:急性腎損傷的診治、序貫性結腸透析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腎性骨病的診治、難治性腎病綜合征診治、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小兒腹膜透析、腹腔鏡下腹膜透析置管術、小兒血液凈化、各種復雜血管條件下動靜脈內瘺手術、血液透析患者長期導管置入術、高危出血患者血液凈化抗凝新技術等,吸引了省內外許多患者慕名就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腎臟科臨床與科研并重,立足湖南,面向世界,緊跟國際腎臟病的前進步伐,和日本鹿兒島大學醫學部及池田病院建立了長期的國際學術聯系與交流,先后派遣出國醫師10余人次赴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學習、交流及短期國外培訓,現均學成歸國并已成為該學科骨干。學科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科技部863課題2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重大新藥創制2項、科技部“十二五”重大專項課題1項、教育部博士點專項基金1項、教育部博士后基金1項、省級科研課題25項,總經費達1000萬余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50篇,單篇影響因子最高達6.9;申請專利10項,目前已獲批專利6項;獲國家精品課程1項、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湖南省科技進步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2項、中南大學醫療新技術成果獎6項;主編《中英雙語診斷學》、《腎臟病學住院醫師手冊》、《腎臟疾病的基本診斷與治療》、《腎臟疾病診治心得》,參編專著20余部。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外科創建于1953年,是國內最早建立的神經外科單位之一。1978年和1985年被國務院分別確認為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單位,2002年被評為湖南省重點學科,1978年被認定為全國神經外科醫師進修基地,2006年被認定為國家首批神經外科??漆t師培訓基地。1974年與該院神經內科共同創辦了《國外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1995年與該院耳鼻喉科一起創辦了《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 老一輩神經外科專家曹美鴻、邵殿華、王茂山、梅國材、吳祥根、李鏡榮、陽楚雄、易善楚、秦天森、劉運生等教授,在艱苦的環境下,克服困難、不斷探索,為該神經外科的發展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湘雅醫院神經外科目前已經形成了顱底腦干腫瘤、腦血管病、顱腦創傷、立體定向和功能神經外科、兒童神經外科、神經腫瘤綜合治療、脊柱脊髓神經外科以及伽馬刀治療中心等8個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亞專業學科和研究方向。目前有6個病區,開放床位260張(包括神經外科ICU床位20張)。擁有8個獨立的??剖中g間和多臺先進的手術顯微鏡、神經電生理監測設備、神經內窺鏡、立體定向儀、神經導航儀、超聲吸引器以及數值化手術平臺等重要設備。每年門診量約20000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6000余例,年完成各類顯微手術近5000例,綜合收治病例數與各類手術的復雜程度及手術療效居國內前列,成為國內、國際大型神經外科中心之一。2002年被評為湖南省重點學科,2006年被認定為國家首批神經外科??漆t師培訓基地。2011年獲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同年在全國最佳聲譽??婆判邪裰忻腥珖谖?。 現共有醫師46人,其中正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主治醫師13人,32人有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12人。湖南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中南大學神經外科學研究所、湖南省顱底外科與神經腫瘤中心、中南大學腦脊髓損傷修復研究所均掛靠本科?,F任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袁賢瑞教授擔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常委、神經腫瘤學組副組長,湖南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醫學倫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作為湖南省重點學科,結合臨床需要,相繼開展了“顱底顯微解剖和手術入路的改進應用研究”,“新基因HESRG調控人胚胎干細胞神經分化的研究”,“新的缺血預適應相關基因WDR26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致敏DC聯合抗血管生成對鼠腦惡性膠質瘤的協同作用及機制研究”,“PINK1蛋白與BAGS蛋白的相互作用在帕金森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研究”等。方加勝教授領銜的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腦腫瘤干細胞”增殖、分化的分子生物學機制研究,并建立了“腦腫瘤干細胞”的移植成瘤模型,重新篩選了膠質瘤的化療藥物。在顱內生殖細胞類腫瘤研究中,結合人類胚胎干細胞相關研究成果,開展了人類胚胎干細胞基因在顱內神經腫瘤中的表達譜篩查,發現了顱內生殖細胞瘤與胚胎癌特異性表達的標志性胚胎干細胞基因,為顱內生殖細胞類腫瘤的分子標記物提供了新的參考;開展了胚胎干細胞基因在顱內生殖細胞瘤中的預后分析,并取得初步成果。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和廳級科研課題52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近3年獲全國醫藥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湖南醫學科技一等獎1項,湖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 以國家臨床重點??祈椖拷ㄔO為基礎,2013年引進了目前世界最先進的BrainLab神經導航系統及東南亞首個Buzz數字化手術室,并正在引進腦血管病雜交手術室和Leksell新一代Perfexion伽瑪刀系統。為開展“精準”、“微創”顯微手術奠定了基礎。在新的歷史時期,湘雅醫院神經外科將繼續秉承“公、勇、勤、慎、誠、愛、謙、廉”的院訓,堅持以醫療質量為中心,不斷提高神經外科疾病的治療效果。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乳腺科成立于1994年,是國內最早成立的乳腺??浦?。2002年被批準為該省碩士學位授權點;2009年被批準為該省博士學位授權點。經過近20年的發展,湘雅醫院乳腺科目前已成為以乳腺癌早期診斷、乳腺癌綜合治療和乳腺癌臨床研究為主攻方向的乳腺疾病診斷治療???。 乳腺科目前為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單位、中國醫師協會乳腺疾病培訓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單位、第一屆中國女醫師協會臨床腫瘤學專家委員會委員單位、湖南省乳腺癌臨床醫療技術研究中心所在單位、湖南省醫學會普通外科專業委員會乳腺、甲狀腺學組副主任委員單位。該科現任主任唐利立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乳腺癌的臨床和科研工作,主攻乳腺癌早期診斷和優化治療,極力推行乳腺癌診斷和治療的新理念,對家族性和早發性乳腺癌的研究有一定特長和建樹。 湘雅醫院乳腺科擁有一支技術力量雄厚、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醫師隊伍,目前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主治醫生8人、博士導師1人、碩士導師3人、博士畢業9人、海外引進人才1名、聘請海外客座教授1名、留學歸國人員4名;包括經驗豐富的劉少華教授和年富力強的唐利立、毛杰教授,王守滿、申正堂、鄔玉輝、海建副教授等。 乳腺科設有兩個??撇》?,病床數100張,年門診量達53479人次。擁有乳腺癌分子基因診斷室﹑乳腺微創治療室﹑乳腺導管鏡室﹑臨床藥物試驗室,建立了完整的乳腺癌手術患者臨床信息電子數據庫和組織標本庫。擁有先進的乳腺Mammotome真空旋切機﹑熒光原位雜交檢測系統﹑乳腺磁共振﹑乳腺鉬靶機﹑乳腺纖維導管鏡﹑乳腺可視成像系統等設備。開展項目有:①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以及各種乳腺疑難疾病的診斷、治療②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術,乳腺癌改良根治術+Ⅰ期乳房重建術,乳腺癌術后乳房重建術③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④各期乳腺癌的綜合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化療、內分泌治療以及通過乳腺癌分子靶向指標測定,指導生物靶向治療⑤對乳腺癌骨轉移、肝轉移、肺轉移及局部復發患者,提供個體化治療,改善生活質量⑥乳腺良性腫瘤微創手術治療⑦乳頭溢血溢液的導管鏡檢⑧乳頭凹陷的非手術及手術治療⑨乳房發育異常(如巨乳癥等)的診斷和治療⑩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谱o理,乳腺癌患者術后患側上肢功能鍛煉指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指導,乳腺癌防治指導。該科對乳腺手術強調美容觀念,對乳腺癌實行個體化治療,治療效果滿意,前來就診的患者絡繹不絕。 乳腺科先后承擔衛生部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湖南省衛生廳、科技廳課題10余項;榮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湖南省醫學科技二等獎1項,中南大學及湘雅醫院醫療新技術成果二等獎各1項。主編、參編專著近10部;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
湘雅醫院耳鼻咽喉科于上世紀20年代由我國著名的耳鼻咽喉科學奠基人之一林筱周教授創建,為湖南省最早成立的耳鼻咽喉科。1962年被教育部授予碩士學位點,1984年被評為中南地區首個博士學位授予點,2001年成為博士后流動站?,F有6名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外聘長江學者1人,名譽教授2人,客座教授4人。 耳鼻咽喉科在林筱周、彭勇炎、陶正德、李學正和肖健云等老一輩專家的帶領下,在臨床、教學及科研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50年代,在我國最早報道鼻硬結??;并自制手術器械在國內最早開展了耳顯微外科手術如鐙骨手術,在國內引起很大的反響;由林筱周、陶正德教授翻譯出版的蘇聯《耳鼻咽喉科學》填補了當時國內高等醫學院校教材的空白。60年代,由李學正教授總結的我國青年人旋轉實驗正常值納入我國教材的標準數據。70年代,李學正教授的鐙骨切除手術被拍成我國第一部彩色顯微手術科教電影。肖健云教授與我國鼻咽癌研究領域姚開泰院士共同主持了湖南省鼻咽癌多學科綜合考察研究,發現了湖南省鼻咽癌的兩個少數民族高發區(湘南、湘西)。80年代由彭勇炎教授設計的“經鼻正中入路垂體手術”獲省科技成果獎,其論文在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發表;陶正德教授主編了大型專著《耳鼻咽喉理論與實踐》,其領銜的耳鼻咽喉腫瘤和常年性鼻炎的系列研究獲得美國CMB資助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并先后獲部、省級成果獎多項;肖健云、趙素萍教授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血卟啉激光增敏治療鼻咽癌的研究,相關研究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后引起了較大反響。90年代初,田勇泉教授在國內首先開展了“經腭正中徑路切除樞椎脊索瘤”手術,積極推動與神經外科合作開展顱頜聯合手術,并創辦了跨學科的《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1993年,孫虹教授在湖南省率先開展了鼻內窺鏡手術。1998年,馮永教授作為臨床負責人與中國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夏家輝院士合作,在國際上率先克隆了遺傳性耳聾致病基因GJB3,實現了我國克隆遺傳性疾病基因零的突破,并在遺傳性耳聾的家系收集、基因定位、克隆、基因功能及基因診斷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2002年開始孫虹教授每年主持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以鼻內窺鏡技術為主的鼻科學新技術培訓班》;2010年以后又主持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耳鼻咽喉腔鏡質量控制學習班》,為我國特別是湖南省積極穩妥地開展耳鼻咽喉腔鏡技術做出了突出貢獻?,F在,湘雅醫院耳鼻咽喉科在內鏡顱底外科領域已取得快速的發展,開展了多種復雜的顱底外科手術,在國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吸引了全國各地大量的患者慕名前來就診。孫虹教授于2004年開始對耳蝸基因治療的關鍵要素即基因載體進行系統的研究,是國際上第一個利用無機納米載體將治療基因轉染到活體動物耳蝸細胞內的研究者。 耳鼻咽喉科為中華醫學會湖南省耳鼻咽喉頸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林筱周、彭勇炎、陶正德、肖健云、田勇泉教授先后擔任主任委員。 2001年由該科牽頭的中南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獲評湖南省重點學科,2007年獲評國家重點學科,2009年獲評國家級精品課程,同年湖南省耳鼻咽喉重大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落戶該科。2011年再獲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資助。 1995年,創辦了國家核心期刊《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田勇泉教授自2001年起主編全國高等學校教材《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5、6、7版。 耳鼻咽喉科擁有獨立的的實驗平臺,可開展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病理形態學、鼻顱底及顳骨解剖學方面的研究。 耳鼻咽喉科現有病床101張,;年手術量4300余臺次;門診使用面積1859 m2,擁有15個診室;并建成了擁有8間隔音室的湖南省最大的聽力學中心。每周均開設耳鼻咽喉頭頸腫瘤-放化療聯合門診、喉嗓音疾病、鼾癥、中耳炎、電子耳蝸、鼻炎、眩暈??崎T診,年門診量9.6萬,是該省最大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診療中心。 耳鼻咽喉科現已形成三個臨床亞???,先后獲得“863項目”2項、衛生部臨床重點項目3項、美國CMB 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2項、省部級課題35項,有力地促進了該??频呐R床與科研發展。共發表論文500余篇,其中SCI論文40余篇,獲得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三四等獎5項,湖南醫學科技一等獎8項,中南大學及湘雅醫院臨床各級醫療新技術獎9項。 耳鼻咽喉科一直擔任臨床醫療系、口腔系、麻醉系、衛生系本科、七年制英文班、碩土生、博士生、國內訪問學者等多層次教學任務。該科從1964年起招收碩士研究生,是臨床教研室中少數最早被批準招收研究生的教研室之一。從1983年起面向全國招收進修生,每年招收10-14人。從1984年起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并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博士點。從1993年起面向全國接受國內訪問學者,己有多名國內訪問學者學成后回原單位工作。2000年被批準為 博士后流動站。2006年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獲得教學成果獎3項,擔任衛生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五年制統編教材《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五、六、七版主編。目前科室有博士生導師6人。至目前為止已培養碩士生52人,博士生36人,在讀碩士生16人,在讀博士生14人。有2篇博士論文獲得省優秀論文獎,其中1篇推薦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評選。該科所培養的研究生分布在全國各地,都已成為學科帶頭人及學術骨干,其中擔任博士導師7人,擔任科主任12人,擔任院級領導5人,其中不少人擔任了各級學會職務。先后有18人在國外進修學習。
中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211”及“985”重點大學,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創建于1906年,湘雅醫院眼科創建于1940年,由美國耶魯大學和湖南省政府聯合創建,是國內最早的西醫眼科發源地之一,是衛生部和教育部直屬三級甲等醫院。此后又分別于1958年和1992年選派骨干力量協助湘雅二醫院和湘雅三醫院建立了眼科,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辛勤耕耘,走過了從成長到成才和碩果累累的歷程。張俊杰、高梅貞、劉久春、王成業、黃佩剛、劉雙珍教授先后主持眼科的工作,為科室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F任主任夏曉波教授,副主任向前教授、許惠卓教授。 眼科最初成立后的5年,僅有創始人張俊杰教授1人獨自支撐局面。張俊杰教授一方面盡可能拓展自身業務,同時想方設法招募人才。從1945年起,畢業于該校的優秀人才勞遠琇、吳振中、高梅貞、聶愛光、劉久春、蔣幼芹、王成業、黃佩剛等相繼加盟湘雅醫院,全面開展了教學、醫療、科研工作。張俊杰教授率先在國內開展了鼻腔淚囊吻合手術以及在湖南省開展了第一例角膜移植(《中華眼科雜志》,1956年),并通過嚴格臨床實驗否認了風靡一時的平流電治療近視眼,在全國范圍引起很大反響;勞遠琇教授主攻眼及顱內病變的視野改變,并于后來出版了我國最早的一本視野專著;吳振中教授、蔣幼芹教授和黃佩剛教授主攻青光眼早期診斷與治療;聶愛光教授主攻視網膜脫離;劉久春教授、肖常云教授、劉雙珍教授主攻斜視、弱視,劉久春教授曾擔任中華眼科學會小兒眼科和斜視弱視學組副組長,王成業教授、許雪亮教授主攻眼眶病,曾擔任中華眼科學會眼外傷學組副組長、眼眶病與整形學組委員??恐麄儾恍傅母?,為眼科的全面振興,為湘雅醫院享譽國內外貢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他們分別擔任過湘雅醫院和湘雅二院眼科主任多年,成為當代全國眼科的知名專家、各個學組委員、副組長和組長。王成業教授、劉雙珍教授、許雪亮教授、夏曉波教授先后榮獲中華醫學會“中華眼科獎”,2012年夏曉波教授榮獲中南大學首屆“湘雅名醫”。眼科現有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委員1名(夏曉波教授)、專家會員1名(夏曉波教授)、中青年副主任委員1名(夏曉波教授,2008-2011年)、白內障學組委員1名(夏曉波教授)、眼眶病與整形學組委員1名(許雪亮教授)、小兒眼科與斜弱視學組委員1名(劉雙珍教授)、眼免疫學與葡萄膜炎學組委員1名(許惠卓教授),中國眼科醫師協會委員1名(夏曉波教授),中華醫學會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眼科學組常委1名(向前教授),中華醫學會湖南省眼科分會副主任委員2名(許雪亮教授、夏曉波教授),湖南省中西醫結合眼科學會副主任委員1名(夏曉波教授),湖南省中西醫結合眼視光學會副主任委員1名(譚淺教授),湖南省兒童眼保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名(吳小影教授),《中華眼科雜志》、《中華眼視光與視覺科學雜志》、《中華實驗眼科雜志》、《國際眼科縱覽》編委1名(夏曉波教授)。 目前,該院眼科已發展成集普通門診和VIP門診、病房、眼科準分子激光治療中心、湖南省眼視光學中心、中國醫師協會-湘雅白內障超聲乳化培訓中心、湖南省低視力康復中心六位一體的國內一流眼科醫療教學科研中心之一,2007年被評為湖南省“十一五”重點學科,2011年被評為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2009年中南大學眼科研究所成立并掛靠該院眼科,同年被評為“湖南省青年文明號”,2011年被評為“全國青年文明號”,2010年被衛生部授予“全國西部眼科人才培訓基地”(全國共六個基地)。目前眼科下設10個亞專業:斜弱視、眼眶病眼整形淚道病、青光眼、白內障、視光學、眼底病、葡萄膜炎、神經眼科、眼表角膜病和低視力?,F有病床80張,年門急診病人量約10萬人次,年住院病人量4000余人次,年手術量7000余臺次。 目前擁有國際一流的大中型檢查及治療設備百余臺,其中包括VISX準分子激光治療儀、白內障超聲乳化儀、微切口超乳儀、超乳玻切一體機、高速玻切機、眼科內窺鏡及動力系統、超聲切骨刀、眼底激光治療機、青光眼SLT激光治療機、Nd:YAG眼前節激光治療機、Nd:YAG淚道激光治療機、GDxVCC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測量儀、OCT、UBM、眼底熒光造影機、脈絡膜ICG造影機、眼電生理儀、角膜地形圖、角膜測厚儀、角膜內皮鏡、全自動電腦視野儀、眼科A/B超、IOL MASTER、視覺質量分析儀、眼底免散瞳照相機、眼前節照相機、RetCam Ⅱ/Ⅲ(廣角數碼兒童視網膜成像系統)、接觸和非接觸眼壓計、同視機、兒童視力篩分儀、手術顯微鏡、顯微手術工作站、綜合診斷臺、綜合檢影臺、全自動磨片機等,價值4千余萬元。 學科學術團隊結構合理,現有在編醫護人員6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副主任技師)6人,各級醫師26人;具有博士學位20人。在讀碩、博士研究生31人,??婆嘤栣t師5人。目前是國家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點,以及博士后流動站,4位博士導師分別是劉雙珍教授、許雪亮教授、夏曉波教授和譚淺教授。 長期以來,湘雅醫院眼科不但開展了國內各大醫院所開展的常規診療項目,同時也開展了一些頗具特色的臨床診療新技術,如超薄瓣LASIK、epi-LASIK、SBK、波前像差引導的各類準分子激光手術;后鞏膜加固術治療病理性近視眼;垂直性、麻痹性、固定性斜視及眼球震顫的手術治療;規范化、個體化的弱視治療;眼內窺鏡下眼眶減壓術治療Graves眼病,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手術修復,顱眶溝通性腫瘤的手術治療,顱眶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的手術治療,眼部大型缺損自體組織轉移術,Graves眼病上瞼退縮的手術治療,顏面大型缺損膺復體的制作與配戴,副鼻竇插管及淚道置管術治療淚道阻塞;非穿透性(或微穿透)小梁切除聯合SK膠和羊膜植入術治療開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聯合小梁切開術治療先天性青光眼、絲裂霉素和羊膜以及青光眼調節閥治療難治性青光眼、房角分離術、小梁切除聯合超聲乳化術和玻璃體切割術治療青光眼、單純超聲乳化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DDLS、VEP、多焦ERG及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分析診斷早期青光眼;冷超乳、冰超乳、微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術;非球面人工晶體、多焦點人工晶體、散光人工晶體、虹膜隔人工晶體等特殊類型人工晶體植入;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及雙晶體人工晶體植入術;角膜移植術、眼前節重建術、淚小點栓塞治療干眼癥;各類視網膜脫離的手術治療及黃斑手術、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規范化系統治療、PDT治療脈絡膜新生血管性眼病、視神經炎和色素膜炎的系統治療、視路相關血管性眼病的規范化診治;漸進多焦點鏡片、RGP、OK鏡及國內新型隱形眼鏡的配制;以及低視力的康復訓練等。 近年來完成各類科研課題80余項(國家級13項),經費超過800萬元,承擔國際及國內臨床藥物多中心研究7項,發表科研論文400余篇(SCI 收錄37篇),出版著作10部,獲醫療成果獎勵20項,專利2項,培養碩、博士研究生150余名,畢業121名。 近3年來,積極參加國家“百萬貧困白內障復明工程”,共完成3000余例貧困白內障復明手術,手術效果良好,獲得衛生行政部門的好評。 百年歷史鑄就了湘雅人“公勇勤慎,誠愛謙廉,求真求確,必邃必?!本?。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湘雅眼科將一如既往的秉承這一優良傳統,以開放的思維努力發展眼科新技術,積極與國際接軌,與世界同步,為人類的光明和健康而不懈的奮斗。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整形美容科是湖南省最早開展整形美容的???,是湖南省學術牽頭單位、是全國及湖南省整形美容專業委員會委員單位、整形美容評審單位、整形美容人才培訓基地,是中南地區整形美容手術失敗再修復中心、中南地區血管瘤治療中心。 科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主任龍劍虹教授獲評中南大學湘雅名醫??剖椰F有醫務人員34名,教授2名,副教授4名,主治醫師1名,住院醫師2名,技術員2名。其中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2名,每年招收博士1-2名,碩士2-3名??剖倚纬闪搜壅?、血管瘤及血管畸形???、體表器官再造???、唇鼻畸形與顱面整形???、乳腺整形與體型雕塑???、體表腫瘤??频榷鄠€亞??铺厣?,具有國內、國外領先水平??剖耀@得國家自然基金3項、省廳多項課題,獲得省科技進步獎項,發明專利5項,發表SCI文章和國內核心期刊文章數十篇,多名醫師曾在美國、日本、韓國等進行學術交流與訪問,多次應邀出席國際整形美容大會做專題報告并做手術演示,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好評。
湘雅醫院風濕免疫科成立于2001年10月,是湖南省內最早創建的風濕免疫???,由左曉霞教授擔任科室主任。與湘雅醫院的百年歷史相比,這只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學科。然而,這個新興的學科正生機勃勃向人們展示其發展、進步與壯大??剖覄摻?1年來,學科建設兼顧臨床醫療、科研、教學、健康教育等多方向全面發展。全科人員人員團結一致,愛崗敬業,業務水平高,臨床診治能力強,在全省乃至全國的風濕病患者中有良好的聲譽,月門診量已由建科之初的400人次上升至現在的5300余人次,病房收治病人由50人次/月上升至120余人次/月,每年受邀參加院內外疑難病例大會診不計其數。 學科現有目前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主治醫師7人,經治醫師2人,技術人員2人,護士16人。其中高級職稱醫師5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10人,碩士學位4人。學科帶頭人左曉霞教授,一級主任醫師、首屆湘雅名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風濕免疫科科主任、內科副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風濕病學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風濕病學學會湖南分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醫學會第十三屆暨湖南省醫師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中華風濕病學雜志編委臨床內科雜志編委,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狼瘡專項基金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南省醫學內科學分會委員,湖南省病理生理學會理事,湖南省保健專家核心專家,湖南省醫學會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專家庫成員。左曉霞教授帶領下的醫療團隊技術隊伍強大,診療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治療規范,并設立長期隨訪機制,定期舉辦患者健康知識講座及病友會,力求患者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片F門診診室四間,每周7天無假日門診,開設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炎性肌病及系統性硬化癥專病門診。在省內同領域率先擁有的??撇》?,現位于住院部A棟18樓48病室,設有床位50張,開展了生物制劑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全血置換治療重癥紅斑狼瘡患者血液系統損害,關節腔穿刺、注藥治療關節炎等多種特色醫療技術。擁有湖南省內第一家風濕免疫??茖嶒炇?,開展多種自身抗體檢測,在風濕免疫性疾病的診斷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省內最早一家的通過驗證的國家風濕病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并順利通過了2012年的國家藥監局臨床藥物試驗機構復核,目前有6項臨床藥物觀察項目在研,包括2項全球多中心臨床藥物研究項目。 教學方面承擔了碩博士的臨床教學工作、8年制和5年制診斷學、內科學和臨床交流技能學教學任務及風濕科??坪蛢瓤七M修醫生的臨床指導工作、住院醫師的培訓工作。已培養博士研究生8名,碩士研究生30余名,其中外籍碩士研究生1名?,F有在讀博士研究生7名,碩士研究生14名。有3名碩士研究生獲得中南大學研究生創新課題,2位博士研究生獲湖南省博士生創新課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省級課題4項、校級課題6項,參加十一五科技支撐課題1項,國家重點項目1項,九七三課題1項。近3年發表SCI論文6篇,在統計源期刊上發表論文50余篇;主譯《Kelley風濕病學》,主編《風濕病學住院醫師手冊》、《內科治療學》、《中英雙語醫學診斷學》等。 學科先后培養來自湖南省內、海南、江西、甘肅、新疆及衛生部“西部人才計劃”的風濕免疫??七M修醫師數十名。2012年成功舉辦兩屆“風濕病學院”學習班,已培養正式學員16名,為我國中西部地區風濕病診療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注重提高湖南省風濕病診治水平的提高,多次承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全國風濕病新進展學習班,2011年承辦了第十六次全國風濕病學年會,連續3年舉辦湖南省風濕病學術年會,為湖南省及周邊省份風濕病學術水平及臨床診療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堅持對外交流,2012年分別聘請香港大學病理系教授、香港免疫學會主席呂力為及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專業副教授章堅為客座教授。
湘雅醫院血液科于1963年由我國著名血液學專家齊鎮垣創建,經過半個多世紀以來幾代湘雅血液人的齊心努力建設,湘雅醫院血液科經歷了長期發展,1980年被衛生部指定為全國血液病醫師培訓基地,1981年獲臨床醫學內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獲臨床醫學內科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建立臨床醫學內科學博士后流動站,2011年獲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資助。血液科現有正高職稱人員6名、副高職稱7人、中級職稱12人、初級職稱4人?,F有2名博士研究生導師、5名碩士研究生導師。歷任主任為齊鎮垣教授、李學淵教授、曹萍教授、齊振華教授、陳方平教授,現任主任為李曉林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湖南省血液學會的主任委員、國家統編教材《血液學檢驗》編者。湖南省血友病診療中心主任,衛生部血友病病歷信息管理中心主任,中國現代醫學雜志常務編委,中國生物工程雜志常務編委。從事血液病臨床工作33年,在血液系統疾病的診療尤其是在淋巴瘤等血液系統惡性疾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擁有三個??撇》浚ê煅杉毎浦仓行模?,配置??撇〈?01張,配備有8個??茖嶒炇遥ü撬栊螒B/病理室、血栓與止血實驗室、流式細胞檢測室、細胞遺傳室、FISH實驗室、分子生物檢驗室、貧血檢查室及細胞生物室)。該學科集醫療、教學、科研三位于一體,建立了覆蓋湖南全省的??埔呻y病遠程會診網絡,是湖南省最大的血液病???,也是中南地區最大的血液病診療中心之一,綜合實力達國內先進水平。 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項目、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美國CMB項目、湖南省等各級課題77項,獲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進步獎33項,主編全國高等醫學規劃教材(五年制)《血液學檢驗》,是全國統編教材《內科學》、《診斷學》、《血液與血液學檢驗》等的編寫單位,主編、參編專著共57部。是國家級內科教學團隊成員之一,是國家級精品課程診斷學教學承擔單位。發表論文460篇。 至今為止招生碩士研究生116人,博士研究生60人,博士后1人;已畢業碩士研究生82人,博士研究生43人。先后承擔醫療系、檢驗系、口腔系、麻醉系、護理系等七年制、五年制、成教班的各專業的內科學、診斷學、臨床血液學的教學工作。至今為止已培養來自全國的進修人員543人,其中醫師143人,實驗室人員400人?,F在繼續擔任全國的血液科醫師和實驗室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運動醫學科成立于1962年,是我國最早在醫學院校成立的六家運動醫學??浦?。為臨床醫學和特種醫學的二級學科。經過五十年的發展,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運動醫學科目前已發展成為湖南省唯一一家集臨床、科研、教學為一體、并為全民健身和專業運動隊提供醫務監督服務的運動醫學醫療中心。2003年被批準為湖南省唯一運動醫學碩士學位授予點(臨床型和科研型),2009年被批準為湖南省唯一運動醫學博士學位授予點(臨床型和科研型),2011年成為湖南省重點學科。2007年成立了直屬中南大學的運動醫學研究中心。上世紀80年代初學科即自美國引進湖南省第一臺膝關節鏡,開展關節鏡下微創手術,是國內最早開展關節鏡手術的醫院之一?,F已將關節鏡技術應用至肩、肘、腕、髖、膝、踝等全身各大關節疾病的診治。目前該科主要采用微創手術治療與術前、術后運動康復相結合的醫療手段,診治四肢、脊柱、骨關節各類運動創傷,包括骨、關節軟骨、肌肉、肌腱、韌帶等損傷,使病人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大程度的運動功能恢復。在治療急慢性運動創傷、骨關節退行性疾病,如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軟骨損傷、髕骨復發性脫位,肩周炎、肩關節脫位、肩袖撕裂、肩關節內游離體,網球肘、肘關節剝脫性軟骨炎,踝關節韌帶損傷,創傷性關節炎,肌肉肌腱損傷、肌腱止點損傷,骨關節炎、骨關節退行性疾病,頸肩腰腿疼痛,周圍神經損傷康復以及運動營養、運動保健、運動康復等方面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湘雅醫院運動醫學科是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委員單位、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運動康復學組副組長單位。學科曾經涌現出一批以梁憬鈺、熊有正、馮紹幀、王武韶、王嘉芙等為代表的老一輩全國知名的運動醫學專家??剖椰F任主任呂紅斌教授,是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運動康復學組副組長、中南大學“升華學者計劃”特聘教授、湖南省重點學科運動醫學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和中南大學運動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在運動創傷和運動康復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基礎研究和臨床造詣。 湘雅醫院運動醫學科擁有一支技術精湛、治學嚴謹、醫德高尚、富有朝氣的團隊,目前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主治醫師3人,住院醫師1人,??谱o士10余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人。全科醫師均具有博士學位。 湘雅醫院運動醫學科目前開設病床24張,下設運動康復室一個,中南大學運動醫學研究中心掛靠該科。每周一至周五全天開放門診,年門診量近4000人次,年收治病人近1000人次,年手術近400臺次。學科除收治了大量的普通患者外,還長期為專業運動員(如湖南省體育局及長沙市體育局的多個專業隊)、國防科技大學的學員、多個大專院校體育專業大學生以及廣大體育運動愛好者提供醫學監督和疾病診治醫療服務,讓大量傷病運動員在最短的治療和康復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恢復了運動功能,再創運動佳績。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運動醫學醫療特色:采用全關節鏡下或關節鏡輔助下的微創技術開展各種運動性關節損傷、四肢、脊柱、骨關節疾病的診斷治療,同時結合早期運動康復;手術創傷小、療效好、病人恢復快、痛苦少、平均住院時間短、明顯節省手術費用、減少病人負擔,盡早恢復運動能力。 最擅長治療的疾?。合?、肩、踝、肘等各個關節運動損傷和骨關節病,如關節軟骨損傷、關節內游離體、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側副韌帶損傷、髕股關節疼痛、肩袖撕裂、肩關節脫位不穩、肩周炎、肩峰撞擊綜合癥 SLAP損傷、踝關節不穩和疼痛、踝關節游離體、距腓韌帶損傷、網球肘、肘關節疾病等。此外,對肌肉、肌腱、腱止點部位損傷,如跟腱斷裂、跟腱炎、肱二頭肌腱損傷、股四頭肌肌腱損傷、髕韌帶損傷、髕腱炎、肌疝撕裂、網織片修補等也有獨特療法。 最主要的治療手段:將關節鏡、關節微創手術、沖擊波治療、局部注射、小針刀松解技術與創傷后個體化運動康復處方相結合,早期、系統運動康復,使病人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大程度的運動功能恢復。 學科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課題、“AO”國際基金課題、省部級基金課題30余項,科研經費累計五百余萬。在核心期刊(CSCD)上發表論文164篇,SCI論文20篇,在美國骨科研究年會(ORS)上論文獲優秀獎1篇。主參編專著7部,獲國家專利5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3項。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腫瘤科的前身是腫瘤放療科,成立于1946年,是全國最早開展腫瘤綜合治療和放射治療的專業學科之一,腫瘤治療已有80多年的歷史。1979年該學科提出的“鼻咽癌臨床分期”法被確定為“長沙分期法”,一直指導鼻咽癌放射治療20年之久;1986年開展了宮頸癌、鼻咽癌高劑量率腔內放療,是全國最早開展此項放療技術的單位之一;1997年在省內率先開展胃癌、直腸癌的術中放療。 1999年在省內率先開展了淋巴瘤和白血病的全身放療;自2003年起率先在省內先后開展了鼻咽癌、腦膠質瘤、肺癌、乳腺癌、食道癌、胃癌、直腸癌、淋巴瘤、前列腺癌、宮頸癌、肝癌、胰腺癌、軟組織肉瘤等常見惡性腫瘤的調強適形放療(IMRT)技術;2010年在中南地區率先開展了圖像引導放療和容積調強放療等業內頂尖的放療技術,確立了該科在省內精確放療領域的領先地位。2004年該學科新增成立了化療??撇》?,設置有淋巴瘤、肺癌、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宮頸癌、肝癌、胰腺癌、軟組織肉瘤、黑色素瘤等惡性腫瘤臨床與基礎研究等專業方向,在惡性腫瘤綜合治療、放療、化療、個體化治療、分子靶向治療、生物免疫治療等水平達國內先進。 2000年該學科被批準為我國腫瘤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3年被批準為腫瘤學首批臨床博士學位授權點,是中南大學第一個腫瘤學臨床博士點;經過80多年的發展,湘雅醫院腫瘤科目前已成為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的湖南省腫瘤診治中心,在惡性腫瘤綜合治療、惡性腫瘤個體化治療、淋巴瘤放化療、鼻咽癌、頭頸部腫瘤、婦科腫瘤等綜合治療方面形成了成熟、穩定的學術方向及學科團隊。 目前該學科為 “湖南省腫瘤學省級重點學科”,湖南省醫學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學組掛靠單位,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單位,中國抗癌協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單位,中華醫學會湖南省化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醫學會腫瘤學專業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醫學會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醫學會放射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腫瘤放射治療質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腫瘤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F任主任鐘美佐教授,腫瘤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兼任“湖南省腫瘤學省級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中華醫學會湖南省化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腫瘤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醫學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學組組長等;在惡性腫瘤綜合診治、腫瘤個體化治療、腫瘤化療、腫瘤免疫治療、腫瘤靶向治療等方面具有較高造詣;對淋巴瘤基礎與臨床有深入研究,淋巴瘤診治水平達國內先進;在國際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專業論文130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70篇,其中SCI 16 篇,最高影響因子5.09;主持部、省級科研課題10項;參與國家級、部省級科研課題6項;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獲湖南省醫學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主編醫學專業書籍3 部,主譯醫學專業書籍1部,副主編醫學專業書籍3部,參編全國高等醫學規劃教材(五年制)3部,參編醫學專業書籍8部;招收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45名。 腫瘤科一貫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擁有一支技術精湛、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醫師隊伍,學術梯隊結構合理,目前有教授9人、副教授8人,主治醫師15人,技術人員24人,護士70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10人,具有博士學位醫師23人,碩士學位醫師6人,碩士學位技術員7人;主任技師1人,副主任技師1人,副主任物理師1人,副主任護師1人。 腫瘤科轄有2個亞???,4個??撇》?,1個放射治療中心,固定病床180張,年均放射治療野50余萬野,年均出院病人1萬余人次;擁有國內一流、配置齊全的先進醫療設備及病房。 近5年該學科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863科研項目子課題3項、教育部博士點專項基金1項、教育部博士后基金1項、衛生部科研留學回國基金2項、國際多中心合作項目6項以及部、省級科研課題50項,教學課題5項;獲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7項,省教學成果2項,中南大學醫療新技術成果一、二、三等獎8項;參編全國高等醫學規劃教材(五年制)2部,副主編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1部;主編、副主編、參編專著共14部;主譯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230余篇,其中sci35篇。 腫瘤綜合治療形成了獨自的特色,開設了淋巴瘤、鼻咽癌、肺癌、乳腺癌、宮頸癌、肝癌等專病門診,設置有頭頸腫瘤、胸部腫瘤、腹部腫瘤、婦科腫瘤、淋巴瘤綜合治療等5個亞專業學科,腫瘤綜合診治水平達到國內先進;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全身放療、調強適形放療、容積調強放療、術中放療等多項放療新技術,精確放療普及率達80%。該學科已發展成為集腫瘤臨床、科研、教學一體化的研究型現代化臨床科室。 腫瘤科的發展堅持走亞專業化的道路,目前成立有“腫瘤放療??啤?、“腫瘤化療??啤眱蓚€亞???。亞??频奶厣謩e介紹如下: 一、腫瘤放療??平榻B 腫瘤放療??片F有2個??撇》?,1個放射治療中心,1個海扶刀治療中心,1個胰腺疾病研究室,100張固定病床。人才梯隊結構合理,現有醫師18人,技術員18人,物理師6人,有專職工程師2人負責儀器設備的管理與維護。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4人,主任技師1人,副主任技師1人,副主任物理師1人,擁有博士學位的醫師14人,碩士學位的醫師5人,碩士學位的技術人員6人。該??圃O置有頭頸腫瘤、胸部腫瘤、腹部腫瘤、婦科腫瘤、淋巴瘤等5個學術研究方向;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全身放療、調強適形放療、容積調強放療、術中放療等多項放療新技術,精確放療普及率達到80%。 二、腫瘤化療??平榻B 腫瘤化療??瞥闪⒂?004年,腫瘤科主任鐘美佐教授從籌建該病房起至今一直擔任該亞??浦魅?,如今的化療??埔呀洶l展為2個??撇》?,有固定病床80張,醫師11人,護士36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擁有博士學位的醫師9人,碩士學位的醫師2人。該??圃O置有比較成熟穩定的專業方向:淋巴瘤臨床與基礎研究、肺癌臨床與基礎研究、胃腸道腫瘤臨床與基礎研究、黑色素瘤及軟組織肉瘤等腫瘤臨床與基礎研究。該??圃趷盒阅[瘤綜合治療、個體化治療、分子靶向治療、生物免疫治療等達國內先進水平。年均出院病人6500余人次,病例資源豐富,對診治患者進行了大規模的隨訪與調查,在5年生存率、放化療近、遠期并發癥及化療毒副反應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淋巴瘤、胃癌、肺癌等惡性腫瘤數據庫,為學科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精神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男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湘雅醫院心胸外科是中南大學國家重點學科,是全國碩士點、博士點授予單位。始建于1951年,是該省最早成立的心胸外科???。建科伊始,就先后進行了心包剝離,食管癌切除,動脈導管結扎及肺葉手術。1956年在全國率先進行人工低溫研究并應用于臨床,隨后開展了二尖瓣閉式擴張術等。1994年成功進行了中南地區首例同種異體原位心臟移植術,該病人也是我國存活時間最長的女性病例。1997年進行我國首例體外循環下同種異體單肺移植;隨后開展自體肺移植。在國內率先開展新法矯治三尖瓣下移畸形手術;利用三腔二囊進行食管Heller's手術;自體肋骨移植進行先天性漏斗胸矯手術。重癥心臟瓣膜病的治療獨具特色,曾報道連續198例瓣膜置換無死亡的臨床經驗。冠心病的外科治療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手術成功率高達98%以上。 該學科目前為湖南省胸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胸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在國內同行中具有較大影響。該科現任主任羅萬俊教授,是湖南省胸心血管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在冠脈搭橋、復雜先天性心臟病診斷和治療等方面具有較高造詣,在國內首次完成Cantrell五聯征矯治,國際上首次采用冠脈轉移處理法樂四聯癥的冠脈畸形。 心胸外科現有醫技護人員82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6人,教授5人,副教授4人,主治醫師13人,具有博士學位17人,碩士學位5人,歸國留學人員8名。 心胸外科現有2個病區,床位70余張。擁有國際上最為先進的診療設備:全套心胸外科進口微創治療系統、體外循環機、呼吸機、監護儀、心臟彩超儀、球囊反搏儀等,術后恢復室裝備精良。每年進行大型手術2000臺次左右,年心臟手術量達1000余臺次。常規開展包括各種復雜的先天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臟病 、冠心病、 胸主動脈瘤、及肺部、食道、縱隔等各種心胸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療,并成功開展了大動脈換位術、全主動脈弓置換術、心臟多瓣膜置換術等高難復雜的大型手術和完全胸腔鏡下心臟、縱隔、肺部疾病的微創治療及漏斗胸的微創治療。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效果已達世界先進水平,死亡率在1%以下??偸中g死亡率連續多年在1%左右,居國際先進水平。 心胸外科非常注重科研教學工作。近年來承擔省衛生廳省科委科研課題40余項,獲省科技進步獎10余項。內源性心肌保護的系列實驗和臨床研究居國際領先水平。主編《臨床心臟移植》、《心胸外科住院醫生培訓手冊》等多部專著,參與編寫教材、專著多部。并注重學術交流,多次派人員到美國、德國、日本、瑞典、香港等地進修學習,積極參加重大國際學術會議,發表國內外學術論文200余篇。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腫瘤科的前身是腫瘤放療科,成立于1946年,是全國最早開展腫瘤綜合治療和放射治療的專業學科之一,腫瘤治療已有80多年的歷史。1979年該學科提出的“鼻咽癌臨床分期”法被確定為“長沙分期法”,一直指導鼻咽癌放射治療20年之久;1986年開展了宮頸癌、鼻咽癌高劑量率腔內放療,是全國最早開展此項放療技術的單位之一;1997年在省內率先開展胃癌、直腸癌的術中放療。 1999年在省內率先開展了淋巴瘤和白血病的全身放療;自2003年起率先在省內先后開展了鼻咽癌、腦膠質瘤、肺癌、乳腺癌、食道癌、胃癌、直腸癌、淋巴瘤、前列腺癌、宮頸癌、肝癌、胰腺癌、軟組織肉瘤等常見惡性腫瘤的調強適形放療(IMRT)技術;2010年在中南地區率先開展了圖像引導放療和容積調強放療等業內頂尖的放療技術,確立了該科在省內精確放療領域的領先地位。2004年該學科新增成立了化療??撇》?,設置有淋巴瘤、肺癌、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宮頸癌、肝癌、胰腺癌、軟組織肉瘤、黑色素瘤等惡性腫瘤臨床與基礎研究等專業方向,在惡性腫瘤綜合治療、放療、化療、個體化治療、分子靶向治療、生物免疫治療等水平達國內先進。 2000年該學科被批準為我國腫瘤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3年被批準為腫瘤學首批臨床博士學位授權點,是中南大學第一個腫瘤學臨床博士點;經過80多年的發展,湘雅醫院腫瘤科目前已成為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的湖南省腫瘤診治中心,在惡性腫瘤綜合治療、惡性腫瘤個體化治療、淋巴瘤放化療、鼻咽癌、頭頸部腫瘤、婦科腫瘤等綜合治療方面形成了成熟、穩定的學術方向及學科團隊。 目前該學科為 “湖南省腫瘤學省級重點學科”,湖南省醫學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學組掛靠單位,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單位,中國抗癌協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單位,中華醫學會湖南省化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醫學會腫瘤學專業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醫學會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醫學會放射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腫瘤放射治療質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腫瘤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F任主任鐘美佐教授,腫瘤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兼任“湖南省腫瘤學省級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中華醫學會湖南省化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腫瘤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醫學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學組組長等;在惡性腫瘤綜合診治、腫瘤個體化治療、腫瘤化療、腫瘤免疫治療、腫瘤靶向治療等方面具有較高造詣;對淋巴瘤基礎與臨床有深入研究,淋巴瘤診治水平達國內先進;在國際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專業論文130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70篇,其中SCI 16 篇,最高影響因子5.09;主持部、省級科研課題10項;參與國家級、部省級科研課題6項;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獲湖南省醫學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主編醫學專業書籍3 部,主譯醫學專業書籍1部,副主編醫學專業書籍3部,參編全國高等醫學規劃教材(五年制)3部,參編醫學專業書籍8部;招收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45名。 腫瘤科一貫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擁有一支技術精湛、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醫師隊伍,學術梯隊結構合理,目前有教授9人、副教授8人,主治醫師15人,技術人員24人,護士70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10人,具有博士學位醫師23人,碩士學位醫師6人,碩士學位技術員7人;主任技師1人,副主任技師1人,副主任物理師1人,副主任護師1人。 腫瘤科轄有2個亞???,4個??撇》?,1個放射治療中心,固定病床180張,年均放射治療野50余萬野,年均出院病人1萬余人次;擁有國內一流、配置齊全的先進醫療設備及病房。 近5年該學科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863科研項目子課題3項、教育部博士點專項基金1項、教育部博士后基金1項、衛生部科研留學回國基金2項、國際多中心合作項目6項以及部、省級科研課題50項,教學課題5項;獲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7項,省教學成果2項,中南大學醫療新技術成果一、二、三等獎8項;參編全國高等醫學規劃教材(五年制)2部,副主編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1部;主編、副主編、參編專著共14部;主譯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230余篇,其中sci35篇。 腫瘤綜合治療形成了獨自的特色,開設了淋巴瘤、鼻咽癌、肺癌、乳腺癌、宮頸癌、肝癌等專病門診,設置有頭頸腫瘤、胸部腫瘤、腹部腫瘤、婦科腫瘤、淋巴瘤綜合治療等5個亞專業學科,腫瘤綜合診治水平達到國內先進;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全身放療、調強適形放療、容積調強放療、術中放療等多項放療新技術,精確放療普及率達80%。該學科已發展成為集腫瘤臨床、科研、教學一體化的研究型現代化臨床科室。 腫瘤科的發展堅持走亞專業化的道路,目前成立有“腫瘤放療??啤?、“腫瘤化療??啤眱蓚€亞???。亞??频奶厣謩e介紹如下: 一、腫瘤放療??平榻B 腫瘤放療??片F有2個??撇》?,1個放射治療中心,1個海扶刀治療中心,1個胰腺疾病研究室,100張固定病床。人才梯隊結構合理,現有醫師18人,技術員18人,物理師6人,有專職工程師2人負責儀器設備的管理與維護。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4人,主任技師1人,副主任技師1人,副主任物理師1人,擁有博士學位的醫師14人,碩士學位的醫師5人,碩士學位的技術人員6人。該??圃O置有頭頸腫瘤、胸部腫瘤、腹部腫瘤、婦科腫瘤、淋巴瘤等5個學術研究方向;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全身放療、調強適形放療、容積調強放療、術中放療等多項放療新技術,精確放療普及率達到80%。 二、腫瘤化療??平榻B 腫瘤化療??瞥闪⒂?004年,腫瘤科主任鐘美佐教授從籌建該病房起至今一直擔任該亞??浦魅?,如今的化療??埔呀洶l展為2個??撇》?,有固定病床80張,醫師11人,護士36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擁有博士學位的醫師9人,碩士學位的醫師2人。該??圃O置有比較成熟穩定的專業方向:淋巴瘤臨床與基礎研究、肺癌臨床與基礎研究、胃腸道腫瘤臨床與基礎研究、黑色素瘤及軟組織肉瘤等腫瘤臨床與基礎研究。該??圃趷盒阅[瘤綜合治療、個體化治療、分子靶向治療、生物免疫治療等達國內先進水平。年均出院病人6500余人次,病例資源豐富,對診治患者進行了大規模的隨訪與調查,在5年生存率、放化療近、遠期并發癥及化療毒副反應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淋巴瘤、胃癌、肺癌等惡性腫瘤數據庫,為學科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腫瘤科的前身是腫瘤放療科,成立于1946年,是全國最早開展腫瘤綜合治療和放射治療的專業學科之一,腫瘤治療已有80多年的歷史。1979年該學科提出的“鼻咽癌臨床分期”法被確定為“長沙分期法”,一直指導鼻咽癌放射治療20年之久;1986年開展了宮頸癌、鼻咽癌高劑量率腔內放療,是全國最早開展此項放療技術的單位之一;1997年在省內率先開展胃癌、直腸癌的術中放療。 1999年在省內率先開展了淋巴瘤和白血病的全身放療;自2003年起率先在省內先后開展了鼻咽癌、腦膠質瘤、肺癌、乳腺癌、食道癌、胃癌、直腸癌、淋巴瘤、前列腺癌、宮頸癌、肝癌、胰腺癌、軟組織肉瘤等常見惡性腫瘤的調強適形放療(IMRT)技術;2010年在中南地區率先開展了圖像引導放療和容積調強放療等業內頂尖的放療技術,確立了該科在省內精確放療領域的領先地位。2004年該學科新增成立了化療??撇》?,設置有淋巴瘤、肺癌、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宮頸癌、肝癌、胰腺癌、軟組織肉瘤、黑色素瘤等惡性腫瘤臨床與基礎研究等專業方向,在惡性腫瘤綜合治療、放療、化療、個體化治療、分子靶向治療、生物免疫治療等水平達國內先進。 2000年該學科被批準為我國腫瘤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3年被批準為腫瘤學首批臨床博士學位授權點,是中南大學第一個腫瘤學臨床博士點;經過80多年的發展,湘雅醫院腫瘤科目前已成為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的湖南省腫瘤診治中心,在惡性腫瘤綜合治療、惡性腫瘤個體化治療、淋巴瘤放化療、鼻咽癌、頭頸部腫瘤、婦科腫瘤等綜合治療方面形成了成熟、穩定的學術方向及學科團隊。 目前該學科為 “湖南省腫瘤學省級重點學科”,湖南省醫學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學組掛靠單位,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單位,中國抗癌協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單位,中華醫學會湖南省化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醫學會腫瘤學專業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醫學會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醫學會放射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腫瘤放射治療質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腫瘤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F任主任鐘美佐教授,腫瘤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兼任“湖南省腫瘤學省級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中華醫學會湖南省化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腫瘤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醫學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學組組長等;在惡性腫瘤綜合診治、腫瘤個體化治療、腫瘤化療、腫瘤免疫治療、腫瘤靶向治療等方面具有較高造詣;對淋巴瘤基礎與臨床有深入研究,淋巴瘤診治水平達國內先進;在國際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專業論文130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70篇,其中SCI 16 篇,最高影響因子5.09;主持部、省級科研課題10項;參與國家級、部省級科研課題6項;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獲湖南省醫學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主編醫學專業書籍3 部,主譯醫學專業書籍1部,副主編醫學專業書籍3部,參編全國高等醫學規劃教材(五年制)3部,參編醫學專業書籍8部;招收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45名。 腫瘤科一貫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擁有一支技術精湛、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醫師隊伍,學術梯隊結構合理,目前有教授9人、副教授8人,主治醫師15人,技術人員24人,護士70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10人,具有博士學位醫師23人,碩士學位醫師6人,碩士學位技術員7人;主任技師1人,副主任技師1人,副主任物理師1人,副主任護師1人。 腫瘤科轄有2個亞???,4個??撇》?,1個放射治療中心,固定病床180張,年均放射治療野50余萬野,年均出院病人1萬余人次;擁有國內一流、配置齊全的先進醫療設備及病房。 近5年該學科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863科研項目子課題3項、教育部博士點專項基金1項、教育部博士后基金1項、衛生部科研留學回國基金2項、國際多中心合作項目6項以及部、省級科研課題50項,教學課題5項;獲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7項,省教學成果2項,中南大學醫療新技術成果一、二、三等獎8項;參編全國高等醫學規劃教材(五年制)2部,副主編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1部;主編、副主編、參編專著共14部;主譯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230余篇,其中sci35篇。 腫瘤綜合治療形成了獨自的特色,開設了淋巴瘤、鼻咽癌、肺癌、乳腺癌、宮頸癌、肝癌等專病門診,設置有頭頸腫瘤、胸部腫瘤、腹部腫瘤、婦科腫瘤、淋巴瘤綜合治療等5個亞專業學科,腫瘤綜合診治水平達到國內先進;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全身放療、調強適形放療、容積調強放療、術中放療等多項放療新技術,精確放療普及率達80%。該學科已發展成為集腫瘤臨床、科研、教學一體化的研究型現代化臨床科室。 腫瘤科的發展堅持走亞專業化的道路,目前成立有“腫瘤放療??啤?、“腫瘤化療??啤眱蓚€亞???。亞??频奶厣謩e介紹如下: 一、腫瘤放療??平榻B 腫瘤放療??片F有2個??撇》?,1個放射治療中心,1個海扶刀治療中心,1個胰腺疾病研究室,100張固定病床。人才梯隊結構合理,現有醫師18人,技術員18人,物理師6人,有專職工程師2人負責儀器設備的管理與維護。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4人,主任技師1人,副主任技師1人,副主任物理師1人,擁有博士學位的醫師14人,碩士學位的醫師5人,碩士學位的技術人員6人。該??圃O置有頭頸腫瘤、胸部腫瘤、腹部腫瘤、婦科腫瘤、淋巴瘤等5個學術研究方向;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全身放療、調強適形放療、容積調強放療、術中放療等多項放療新技術,精確放療普及率達到80%。 二、腫瘤化療??平榻B 腫瘤化療??瞥闪⒂?004年,腫瘤科主任鐘美佐教授從籌建該病房起至今一直擔任該亞??浦魅?,如今的化療??埔呀洶l展為2個??撇》?,有固定病床80張,醫師11人,護士36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擁有博士學位的醫師9人,碩士學位的醫師2人。該??圃O置有比較成熟穩定的專業方向:淋巴瘤臨床與基礎研究、肺癌臨床與基礎研究、胃腸道腫瘤臨床與基礎研究、黑色素瘤及軟組織肉瘤等腫瘤臨床與基礎研究。該??圃趷盒阅[瘤綜合治療、個體化治療、分子靶向治療、生物免疫治療等達國內先進水平。年均出院病人6500余人次,病例資源豐富,對診治患者進行了大規模的隨訪與調查,在5年生存率、放化療近、遠期并發癥及化療毒副反應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淋巴瘤、胃癌、肺癌等惡性腫瘤數據庫,為學科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湘雅醫院中西醫結合男性病門診創建于七十年代,一直以治療男性不育和性功能障礙為主要方向,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形成了以中藥和穴位埋線治療男性不育和性功能障礙的特色???,在省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湘雅醫院雄厚的綜合現代醫學技術為本門診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與國際和全國的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國內外同行專家一致肯定了我科室的中醫特色——針藥結合。 針藥結合是我科三十多年發展起來的治療男科的特色療法,主要針對男性不孕不育和性功能障礙起效,是建立在傳統中醫理論的基礎上,經臨床驗證療效肯定的一種特色療法。
湘雅醫院耳鼻咽喉科于上世紀20年代由我國著名的耳鼻咽喉科學奠基人之一林筱周教授創建,為湖南省最早成立的耳鼻咽喉科。1962年被教育部授予碩士學位點,1984年被評為中南地區首個博士學位授予點,2001年成為博士后流動站?,F有6名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外聘長江學者1人,名譽教授2人,客座教授4人。 耳鼻咽喉科在林筱周、彭勇炎、陶正德、李學正和肖健云等老一輩專家的帶領下,在臨床、教學及科研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50年代,在我國最早報道鼻硬結??;并自制手術器械在國內最早開展了耳顯微外科手術如鐙骨手術,在國內引起很大的反響;由林筱周、陶正德教授翻譯出版的蘇聯《耳鼻咽喉科學》填補了當時國內高等醫學院校教材的空白。60年代,由李學正教授總結的我國青年人旋轉實驗正常值納入我國教材的標準數據。70年代,李學正教授的鐙骨切除手術被拍成我國第一部彩色顯微手術科教電影。肖健云教授與我國鼻咽癌研究領域姚開泰院士共同主持了湖南省鼻咽癌多學科綜合考察研究,發現了湖南省鼻咽癌的兩個少數民族高發區(湘南、湘西)。80年代由彭勇炎教授設計的“經鼻正中入路垂體手術”獲省科技成果獎,其論文在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發表;陶正德教授主編了大型專著《耳鼻咽喉理論與實踐》,其領銜的耳鼻咽喉腫瘤和常年性鼻炎的系列研究獲得美國CMB資助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并先后獲部、省級成果獎多項;肖健云、趙素萍教授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血卟啉激光增敏治療鼻咽癌的研究,相關研究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后引起了較大反響。90年代初,田勇泉教授在國內首先開展了“經腭正中徑路切除樞椎脊索瘤”手術,積極推動與神經外科合作開展顱頜聯合手術,并創辦了跨學科的《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1993年,孫虹教授在湖南省率先開展了鼻內窺鏡手術。1998年,馮永教授作為臨床負責人與中國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夏家輝院士合作,在國際上率先克隆了遺傳性耳聾致病基因GJB3,實現了我國克隆遺傳性疾病基因零的突破,并在遺傳性耳聾的家系收集、基因定位、克隆、基因功能及基因診斷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2002年開始孫虹教授每年主持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以鼻內窺鏡技術為主的鼻科學新技術培訓班》;2010年以后又主持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耳鼻咽喉腔鏡質量控制學習班》,為我國特別是湖南省積極穩妥地開展耳鼻咽喉腔鏡技術做出了突出貢獻?,F在,湘雅醫院耳鼻咽喉科在內鏡顱底外科領域已取得快速的發展,開展了多種復雜的顱底外科手術,在國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吸引了全國各地大量的患者慕名前來就診。孫虹教授于2004年開始對耳蝸基因治療的關鍵要素即基因載體進行系統的研究,是國際上第一個利用無機納米載體將治療基因轉染到活體動物耳蝸細胞內的研究者。 耳鼻咽喉科為中華醫學會湖南省耳鼻咽喉頸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林筱周、彭勇炎、陶正德、肖健云、田勇泉教授先后擔任主任委員。 2001年由該科牽頭的中南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獲評湖南省重點學科,2007年獲評國家重點學科,2009年獲評國家級精品課程,同年湖南省耳鼻咽喉重大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落戶該科。2011年再獲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資助。 1995年,創辦了國家核心期刊《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田勇泉教授自2001年起主編全國高等學校教材《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5、6、7版。 耳鼻咽喉科擁有獨立的的實驗平臺,可開展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病理形態學、鼻顱底及顳骨解剖學方面的研究。 耳鼻咽喉科現有病床101張,;年手術量4300余臺次;門診使用面積1859 m2,擁有15個診室;并建成了擁有8間隔音室的湖南省最大的聽力學中心。每周均開設耳鼻咽喉頭頸腫瘤-放化療聯合門診、喉嗓音疾病、鼾癥、中耳炎、電子耳蝸、鼻炎、眩暈??崎T診,年門診量9.6萬,是該省最大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診療中心。 耳鼻咽喉科現已形成三個臨床亞???,先后獲得“863項目”2項、衛生部臨床重點項目3項、美國CMB 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2項、省部級課題35項,有力地促進了該??频呐R床與科研發展。共發表論文500余篇,其中SCI論文40余篇,獲得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三四等獎5項,湖南醫學科技一等獎8項,中南大學及湘雅醫院臨床各級醫療新技術獎9項。 耳鼻咽喉科一直擔任臨床醫療系、口腔系、麻醉系、衛生系本科、七年制英文班、碩土生、博士生、國內訪問學者等多層次教學任務。該科從1964年起招收碩士研究生,是臨床教研室中少數最早被批準招收研究生的教研室之一。從1983年起面向全國招收進修生,每年招收10-14人。從1984年起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并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博士點。從1993年起面向全國接受國內訪問學者,己有多名國內訪問學者學成后回原單位工作。2000年被批準為 博士后流動站。2006年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獲得教學成果獎3項,擔任衛生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五年制統編教材《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五、六、七版主編。目前科室有博士生導師6人。至目前為止已培養碩士生52人,博士生36人,在讀碩士生16人,在讀博士生14人。有2篇博士論文獲得省優秀論文獎,其中1篇推薦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評選。該科所培養的研究生分布在全國各地,都已成為學科帶頭人及學術骨干,其中擔任博士導師7人,擔任科主任12人,擔任院級領導5人,其中不少人擔任了各級學會職務。先后有18人在國外進修學習。
湘雅醫院耳鼻咽喉科于上世紀20年代由我國著名的耳鼻咽喉科學奠基人之一林筱周教授創建,為湖南省最早成立的耳鼻咽喉科。1962年被教育部授予碩士學位點,1984年被評為中南地區首個博士學位授予點,2001年成為博士后流動站?,F有6名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外聘長江學者1人,名譽教授2人,客座教授4人。 耳鼻咽喉科在林筱周、彭勇炎、陶正德、李學正和肖健云等老一輩專家的帶領下,在臨床、教學及科研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50年代,在我國最早報道鼻硬結??;并自制手術器械在國內最早開展了耳顯微外科手術如鐙骨手術,在國內引起很大的反響;由林筱周、陶正德教授翻譯出版的蘇聯《耳鼻咽喉科學》填補了當時國內高等醫學院校教材的空白。60年代,由李學正教授總結的我國青年人旋轉實驗正常值納入我國教材的標準數據。70年代,李學正教授的鐙骨切除手術被拍成我國第一部彩色顯微手術科教電影。肖健云教授與我國鼻咽癌研究領域姚開泰院士共同主持了湖南省鼻咽癌多學科綜合考察研究,發現了湖南省鼻咽癌的兩個少數民族高發區(湘南、湘西)。80年代由彭勇炎教授設計的“經鼻正中入路垂體手術”獲省科技成果獎,其論文在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發表;陶正德教授主編了大型專著《耳鼻咽喉理論與實踐》,其領銜的耳鼻咽喉腫瘤和常年性鼻炎的系列研究獲得美國CMB資助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并先后獲部、省級成果獎多項;肖健云、趙素萍教授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血卟啉激光增敏治療鼻咽癌的研究,相關研究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后引起了較大反響。90年代初,田勇泉教授在國內首先開展了“經腭正中徑路切除樞椎脊索瘤”手術,積極推動與神經外科合作開展顱頜聯合手術,并創辦了跨學科的《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1993年,孫虹教授在湖南省率先開展了鼻內窺鏡手術。1998年,馮永教授作為臨床負責人與中國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夏家輝院士合作,在國際上率先克隆了遺傳性耳聾致病基因GJB3,實現了我國克隆遺傳性疾病基因零的突破,并在遺傳性耳聾的家系收集、基因定位、克隆、基因功能及基因診斷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2002年開始孫虹教授每年主持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以鼻內窺鏡技術為主的鼻科學新技術培訓班》;2010年以后又主持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耳鼻咽喉腔鏡質量控制學習班》,為我國特別是湖南省積極穩妥地開展耳鼻咽喉腔鏡技術做出了突出貢獻?,F在,湘雅醫院耳鼻咽喉科在內鏡顱底外科領域已取得快速的發展,開展了多種復雜的顱底外科手術,在國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吸引了全國各地大量的患者慕名前來就診。孫虹教授于2004年開始對耳蝸基因治療的關鍵要素即基因載體進行系統的研究,是國際上第一個利用無機納米載體將治療基因轉染到活體動物耳蝸細胞內的研究者。 耳鼻咽喉科為中華醫學會湖南省耳鼻咽喉頸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林筱周、彭勇炎、陶正德、肖健云、田勇泉教授先后擔任主任委員。 2001年由該科牽頭的中南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獲評湖南省重點學科,2007年獲評國家重點學科,2009年獲評國家級精品課程,同年湖南省耳鼻咽喉重大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落戶該科。2011年再獲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資助。 1995年,創辦了國家核心期刊《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田勇泉教授自2001年起主編全國高等學校教材《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5、6、7版。 耳鼻咽喉科擁有獨立的的實驗平臺,可開展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病理形態學、鼻顱底及顳骨解剖學方面的研究。 耳鼻咽喉科現有病床101張,;年手術量4300余臺次;門診使用面積1859 m2,擁有15個診室;并建成了擁有8間隔音室的湖南省最大的聽力學中心。每周均開設耳鼻咽喉頭頸腫瘤-放化療聯合門診、喉嗓音疾病、鼾癥、中耳炎、電子耳蝸、鼻炎、眩暈??崎T診,年門診量9.6萬,是該省最大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診療中心。 耳鼻咽喉科現已形成三個臨床亞???,先后獲得“863項目”2項、衛生部臨床重點項目3項、美國CMB 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2項、省部級課題35項,有力地促進了該??频呐R床與科研發展。共發表論文500余篇,其中SCI論文40余篇,獲得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三四等獎5項,湖南醫學科技一等獎8項,中南大學及湘雅醫院臨床各級醫療新技術獎9項。 耳鼻咽喉科一直擔任臨床醫療系、口腔系、麻醉系、衛生系本科、七年制英文班、碩土生、博士生、國內訪問學者等多層次教學任務。該科從1964年起招收碩士研究生,是臨床教研室中少數最早被批準招收研究生的教研室之一。從1983年起面向全國招收進修生,每年招收10-14人。從1984年起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并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博士點。從1993年起面向全國接受國內訪問學者,己有多名國內訪問學者學成后回原單位工作。2000年被批準為 博士后流動站。2006年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獲得教學成果獎3項,擔任衛生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五年制統編教材《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五、六、七版主編。目前科室有博士生導師6人。至目前為止已培養碩士生52人,博士生36人,在讀碩士生16人,在讀博士生14人。有2篇博士論文獲得省優秀論文獎,其中1篇推薦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評選。該科所培養的研究生分布在全國各地,都已成為學科帶頭人及學術骨干,其中擔任博士導師7人,擔任科主任12人,擔任院級領導5人,其中不少人擔任了各級學會職務。先后有18人在國外進修學習。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理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湘雅病理科(湘雅醫學院病理學系)隨“百年湘雅”的誕生而成立,1954年更名為病理解剖學教研組,1993年和2002年相繼更名為病理學教研室、病理學系。承擔湘雅醫學院的病理學教學、科研和湘雅醫院臨床診斷三大任務。在易涵碧、彭隆祥、許建晃、林叢、梁英銳、錢仲棐、文繼舫、程瑞雪等老一輩病理學家以及劉保安、周建華、鄭長黎、馮德云、吳曉英、李景和、殷剛、肖德勝、金鷗、尹紅玲、胡忠良、胡永斌、何瓊瓊、王寬松、彭勁武、羅庚求等為代表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的帶領下,經過不懈努力和艱苦奮斗,病理教學、科研和臨床診斷三個方面均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于1977年、1981年先后獲碩、博授予權,2002年被批準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歷年來,學科重視教學質量的提高,病理學課程先后于1988、1989、1992年被列為院、校、省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經過十幾年課程建設精心建設、申報、檢查、評估,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創新,優化教學環境,改善教學條件, 構建國內一流的病理學網、多功能開放性學習中心、虛擬教學體系與課外教學等教學平臺,病理學課程先后被評為院、校、省各級優秀重點課程和優秀教研室,近年來,主參編教材、教學參考書和專著近50本,發表教學論文50余篇,承擔教改項目8項,獲國家、部、省、校、院級教學成果獎10余項。2003年病理學獲國家級精品課程。各級領導和專家對病理學科課程建設給予高度評價,認為病理學課程建設具有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學內容、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學管理和一流的教學質量,處于全國同類課程的領先地位。2003年,文繼舫教授被評為首屆全國高等院?!皣壹壗虒W名師”,病理學課程被評為首批“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6年國家級教學團隊、2008年湖南省優秀教研室。 病理學科是‘病理—病理生理學’國家重點學科之一;為博士、碩士點。病理學科主攻肝臟疾病的分子病理、肺纖維化與肺癌發病機制、消化道腫瘤及卵巢腫瘤發病機制,在這些領域的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并多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科學基金、省科協和衛生廳科學基金。病理學系現為碩、博士學位授予點及博士后流動站。2002年,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科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目前已形成了以肺臟分子病理、肝臟分子病理、胃腸道腫瘤分子病理及卵巢腫瘤分子病理4個穩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由5位教授、11位副教授組成的優秀學術帶頭人隊伍,建立了近萬平方米設備較先進的研究室和專業實驗室。近年來,已培養博士和碩士近百人。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華醫學基金會項目、973子項目、衛生部科研基金項目、湖南省科委及衛生廳科研項目數十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0余項;發表第一作者學術論文400多篇,其中80多篇在國際、國內重要刊物發表,每年在SCI、CA檢索及國家知名雜志發表科研論文10余篇,并培養出大批在教學、科研、醫療戰線做出卓越成績的博士、碩士精英人才。 病理科是湖南省病理學會的核心,目前為湖南省病理學會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病理學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臨床病理質控中心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病理學會和臨床病理質控中心掛靠單位,在國內同行中具有較大影響。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病理醫師協會副會長、中國病理工作者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基礎醫學教育分會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全國病理學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病理科主任聯會常務理事、湖南省病理學會主任委員、湖南省臨床病理質控中心主任委員、前任主任文繼舫教授任該科榮譽主任。該科現任主任周建華教授,是湖南省病理學學會常務委員,湖南省臨床病理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湖南省臨床病理質控中心委員,湖南省免疫學學會理事,中華病理學學會淋巴瘤專業學組委員,湖南省淋巴瘤專業學組副主任委員,在腫瘤病理診斷,尤其是淋巴造血病理診斷、呼吸系統、乳腺及生殖系統病理診斷方面具有較高造詣。 病理科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9人;大部分醫師具有博士學位,長期從事臨床病理診斷、教學和科研工作,積累了深厚的經驗,病理診斷水平在全國具有較高的影響力。 病理學科除承擔湘雅醫院每年病理活檢量4萬余人次,細胞學檢查3千人次,冰凍檢查5千人次、50-60例尸體解剖診斷外,還承擔湖南省及周邊省兄弟醫院疑難病例病理會診3千人次,省高級檢察院、公安廳、衛生廳委托的有“爭議的醫療糾紛”病理診斷工作。臨床病理診斷已有70余年豐富經驗,累計92萬余例,尸體解剖累計5900余例,診斷水平一直處于全省領先和國內先進。每年接收來自全國的病理進修醫生7-10人,對進入科內輪訓人員的培養,按《衛生部??漆t師培養細則——病理科》實施,進行病理技術、病理活檢、分子病理、細胞病理、尸檢等方面的培養,使之全面掌握臨床病理診斷相關知識與技能,達到對常見病進行獨立病理診斷的??漆t師水平,對病理碩、博士生進行系統的臨床病理診斷培訓,已培養了碩、博士生100余人,進修醫生200余人,部分畢業研究生、進修醫生已成為其工作單位的技術骨干或學科帶頭人。 病理科設有病理取材室、病理診斷室、病理技術室、分子病理室、細胞病理室、腎穿刺病理診斷室、尸體解剖室、病理資料室、會診接待室等。設備配制齊全、先進,配備全自動組織快速脫水機、病理染色機、免疫組化儀、原位雜交儀、多種PCR儀、激光顯微切割儀、DNA測序儀、凝膠分析系統、熒光顯微鏡、流式細胞儀和電鏡等先進設備。能開展細胞培養、免疫組化、腎病免疫熒光、Southern印跡、PCR、RT-PCR、DNA測序、核酸原位雜交和FISH等多種現代病理實驗技術。初步構建了國內一流的臨床病理診斷與分子病理檢測平臺,形成以骨關節與軟組織腫瘤、淋巴造血系統腫瘤、腎臟病理診斷、消化道腫瘤與肝臟病理、呼吸系統病理、神經系統病理、乳腺與生殖系統病理、泌尿系統病理、細胞學病理、頭頸部腫瘤、內分泌系統病理、皮膚病理、口腔病理及超微結構病理等十余個病理亞???,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方法在病理診斷、鑒別診斷與腫瘤個體化靶向治療的應用,如運用免疫組化、原位雜交、PCR技術與DNA測序、FISH技術等分子病理檢測以及圖像分析技術、遠程會診。該科經常組織或參加湘雅醫院疑難病例討論、多學科討論(MDT)、臨床病理討論會(CPC)及多次省內外學術會議。 2006年被衛生部評定為國家級臨床病理診斷醫師培訓基地,2011年獲得國家衛生部首屆臨床重點??平ㄔO,在省內外病理學界擁有較高的聲望。 病理科特色 1、疑難病例會診:面向全國接收疑難病例會診,最后由高年資經驗豐富的教授出具病理會診報告。該學科有骨腫瘤診斷全國委員會委員,有中華病理學學會淋巴瘤專業學組委員、湖南省腫瘤學專業委員會淋巴瘤專業學組副主任委員、湖南省抗癌協會委員會淋巴瘤專業學組副主任委員,在骨關節與軟組織腫瘤和淋巴造血系統疾病的診斷方面在國內具有較一定的影響力,每年接收國內各大醫院的骨關節與軟組織腫瘤疑難會診切片600余例、淋巴瘤疑難會診切片500余例,在國內有良好的學術影響。 2、組織病理診斷:外科病理診斷數量較多,2012年的常規病理診斷病例的數量達到40,000余例。病種覆蓋面寬,包括消化系統、呼吸系統、乳腺與女性生殖系統病理、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統、神經系統、骨和關節、淋巴造血組織疾病、腎臟病理、心血管系統、皮膚、兒科病理、內分泌系統病理以及眼耳鼻喉病理等。形成以骨關節與軟組織腫瘤、淋巴造血系統腫瘤、腎臟病理診斷、消化道腫瘤與肝臟病理、呼吸系統病理、神經系統病理、乳腺與生殖系統病理、泌尿系統病理、細胞學病理、頭頸部腫瘤、內分泌系統病理、皮膚病理、口腔病理及超微結構病理等十余個病理亞???。 3、細胞病理診斷:以細針穿刺和體液細胞病理診斷為主,開展TCT、細胞塊和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細胞病理診斷的質量。 4、尸體解剖:包括普通尸體解剖,還承擔了部分緗雅司法鑒定中心的法醫疑難病理診斷工作。經常組織或參加湘雅醫院MDT、CPC。 5、腎臟病理診斷:每年應用腎穿刺冷凍切片作HE制片、免疫熒光染色、特染及電鏡技術開展腎炎及相關疾病的診斷400余例。每周三召開一次由病理醫師、電鏡診斷醫師和腎內科醫師組成疑難病例多學科討論會。 6、初步構建了一流的分子病理檢測平臺:開展肺癌的EGFR突變檢測、腸癌K-ras基因檢測、淋巴瘤基因重排檢測及應用FISH技術檢測乳腺癌、胃癌Her-2基因擴增等。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始建于1953年,是國內較早建立的西醫皮膚??浦?,第一任科主任為湘雅醫院第6任院長劉澤民教授,繼任主任分別為殷景明教授、陳服文教授(我國著名皮膚病學家和醫學教育學家,原湖南醫科大學副校長)、熊聲忠教授、劉稚然教授?,F任主任為謝紅付教授,副主任陳明亮教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是國內皮膚科領域臨床、科研和教學水平領先的學科之一。目前是國家衛生部臨床重點??疲ńㄔO項目), 湖南省重點學科(牽頭單位),湖南省皮膚病診療中心(掛靠單位), 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全國皮膚美容培訓基地(全國僅五家),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全國皮膚腫瘤研究中心(全國僅兩家)。 現有教授7人,副教授8人,主治醫師5人,??萍夹g人員18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醫師12人,碩士學位醫師3人。陳翔教授為中國皮膚科領域第一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謝紅付教授為首屆中南大學“湘雅名醫”,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國皮膚科》通訊期刊執行主編。李吉博士獲中南大學升華育英計劃,匡葉紅博士獲中南大學升華獵英計劃。 湘雅醫院皮膚科于1997年率先在國內成立了“皮膚激光與美容中心”,在祛色素、祛紅斑、祛疤痕、祛皺紋及面部年輕化等方面積累了數萬例臨床經驗;在面部損容性皮膚?。ㄈ缑倒屦畀?、激素依賴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診療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血管瘤、白癜風、銀屑病、皮膚腫瘤、濕疹、痤瘡、慢性蕁麻疹、扁平疣、脫發等常見皮膚疾病治療方面形成了湘雅的特色;在中南地區率先于2005年開展了毛發移植和皮膚外科;2011年經湖南省衛生廳批準湘雅醫院皮膚科牽頭成立了“湖南省皮膚病診療中心”,負責對湖南地區各基層醫院皮膚病診斷和治療的指導和培訓(特別是對疑難重癥疾病的及時會診)。2012年“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美皮膚病理診斷中心”正式在該科成立,該中心將通過中美專家間的緊密合作,以湘雅醫院皮膚科為基地,共同開展皮膚病理診斷和基礎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 湘雅醫院皮膚科為湖南省最早培養皮膚科研究生的基地,現有在讀博士、碩士生40余人,近5年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4項,獲得了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醫學科技一等獎1項,青年科技獎1項,國家專利1項。主編《皮膚性病學住院醫師手冊》、《皮膚性病學試題集》、《系統性紅斑狼瘡》、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自身免疫性皮膚病的診斷與治療》。參編臨床藥理學(第4版)、衛生部十一五規范化教材《美容皮膚科學》、高等醫藥院校精品教材《英漢皮膚性病學》第1版、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統編教材《皮膚性病學》(七年制)第2版、《臨床腫瘤診斷與治療學》第1版、《內科治療學》第3版。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130余篇,SCI收錄36篇。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脊柱外科是我國最早開展各類脊柱外科手術的科室之一,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率先在國內開展當時難度極大的人工椎體置換術。1984年著名的中國脊柱外科創始人之一—該科柳用墨教授在國內最先引進國外先進的Luque棒技術治療脊柱側彎,并于當年就成功地舉辦了國內首屆“全國脊柱側彎矯形學習班”。 自1952年該院創建國內最早的骨科??埔詠?,他們已有60年各種脊柱外科手術治療經驗的累積、沉淀,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已擁有了雄厚的人才資源和各種診療所必需的先進設備。為更好地造福于病人、促進學科發展, 2004年,湘雅醫院將脊柱外科從原骨科中單列出來,由張宏其教授牽頭,創建了脊柱??疲簩iT潛心于脊柱疾病的臨床診斷、治療及相關研究;做到了“??瓶磳2?,專家治專病”; 加之有近十年廣泛的學術交流、人才的大量培養及一支高素質護理隊伍的建設,湘雅醫院脊柱外科現已發展成為:技術力量雄厚、總體水平、規模居國內領先、國際先進,融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全國著名品牌特色???、首批入選的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脊柱???。 近年來,該科在科主任張宏其教授的帶領下,除順利完成數千例的脊柱骨折、創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脊柱腫瘤、脊柱結核等的外科手術,成功救治了大量的癱瘓和頻臨癱瘓的病人外;更廣泛、深入地開展了各種脊柱外科疾病的治療:如各種上頸椎的Margerl技術、環樞側塊、椎弓根技術治療環樞關節半脫位、UCSS治療齒狀突骨折、單純后路手術治療兒童或成人高胸段多椎體復雜脊柱結核、及一期高胸段椎體腫瘤、骶骨腫瘤切除術、腰椎、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等技術水平和研究成果均以達達國內一流水平。尤其是在脊柱側彎的治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采用相應的新技術,一期后路手術治療100°以上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單純后路后路半椎體切除治療先天性脊柱側彎、強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單純后路截骨矯形治療、重度僵硬型頸椎非角狀后凸畸形的矯形手術治療、單純后路脊椎切除治療僵硬型角狀脊柱后凸畸形(外傷性或結核性后凸畸形)、 各種成人側彎的手術治療、 生長閥技術治療小兒重度脊柱側彎,且前述各種手術在該科均已成為常規;使絕大多數病友,在湘雅醫院脊柱外科能以最小的創傷、最小的痛苦、相對低的花費治好病的愿望,已成為現實;同時卓有成效地開展了脊柱側凸矯形的圍手術期治療研究,為尋找特發性脊柱側凸的發病原因及進一步提高療效,該科開展雌性激素受體β基因多態性與特發性脊柱側凸易感性的關系、特發性脊柱側凸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有效性驗證 等基礎研究,和前述臨床研究一樣其成果均已獲公認,并已在國內外發表論文數篇。 脊柱外科現有教授、主任醫師5名、博士生導師4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4名,碩士生導師3名,講師、主治醫師4名,住院醫師4名;科室醫師中80%的人員已獲得博士學位, 70%的人員曾赴國外進修學習,有2名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芙蓉學者1名;在全國性專業學術團體擔任副主任委員1人次,省內外學術團體、核心期刊擔任主任委員1人次,副主任委員6人次。 現開設兩個病區共90張床位,年均門診量近5萬人次,年完成各種高難度復雜脊柱手術1700余臺,其中年均完成各型脊柱側彎矯形手術100余臺,脊柱結核手術200余臺,還創造了科室完成的720余例脊柱側彎矯形手術,尚無一例癱瘓、死亡的記錄;在脊柱側彎和脊柱結核的治療方面,其手術例數和療效等各項指標,均位居國內脊柱??魄傲?,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年均開展10余項新技術。 脊柱外科是國內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是博士后流動站,每年培養畢業碩士、博士研究生10余名,現有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46人;另每年培養脊柱外科的??七M修醫生近30人。 近5年來,該科共獲國家及省部級各類基金600余萬元,獲省部級等獎項36項,其中,他們主持完成的“脊柱結核并截癱患者外科優化治療方案的臨床與實驗研究”項目,榮獲2008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在國內外期刊共發表論文200余篇,SCI收錄論文近30篇;主編《脊柱畸形手術學》等專著10部;另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先后主辦國際性、全國學術會議、培訓班10余次,共培訓各類學員2000余人次,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脊柱外科骨干成員中,年均有5人次以上受邀或遣派出國參加學術會議或短期進修學習,能始終緊跟國際治療新技術、新進展;并已多次邀請到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等著名脊柱外科專家:Peter Newton、Dr.Dimar、David Roye、David Lee Skaggs、Michael A Johnson和YUTAKA SASAO、Yong-Eun-CHO、Jin-DK等來該科進行手術演示、查房、疑難病例討論等;亦接受了美國著名的《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雜志(SCI收錄)資深顧問及編輯Sharon Morey的來訪,并進行了相關的學術交流。 作為大會主席單位,連續成功舉辦了3屆湘雅國際脊柱外科學術大會、2屆全國脊柱結核診療新技術研討會,每屆參會者300余人;張宏其教授多次在國際頂級脊柱外科學術大會---如第15屆(香港)和第17屆(加拿大Torondo)IMAST(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Advanced Spine Technique)、第46屆國際脊柱側彎年會上作大會發言(美國Luisville,SRS 46th Annual Meeting&Course);胡建中教授多次在NASS(北美脊柱外科年會)會議上作學術報告,均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運動醫學科成立于1962年,是我國最早在醫學院校成立的六家運動醫學??浦?。為臨床醫學和特種醫學的二級學科。經過五十年的發展,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運動醫學科目前已發展成為湖南省唯一一家集臨床、科研、教學為一體、并為全民健身和專業運動隊提供醫務監督服務的運動醫學醫療中心。2003年被批準為湖南省唯一運動醫學碩士學位授予點(臨床型和科研型),2009年被批準為湖南省唯一運動醫學博士學位授予點(臨床型和科研型),2011年成為湖南省重點學科。2007年成立了直屬中南大學的運動醫學研究中心。上世紀80年代初學科即自美國引進湖南省第一臺膝關節鏡,開展關節鏡下微創手術,是國內最早開展關節鏡手術的醫院之一?,F已將關節鏡技術應用至肩、肘、腕、髖、膝、踝等全身各大關節疾病的診治。目前該科主要采用微創手術治療與術前、術后運動康復相結合的醫療手段,診治四肢、脊柱、骨關節各類運動創傷,包括骨、關節軟骨、肌肉、肌腱、韌帶等損傷,使病人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大程度的運動功能恢復。在治療急慢性運動創傷、骨關節退行性疾病,如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軟骨損傷、髕骨復發性脫位,肩周炎、肩關節脫位、肩袖撕裂、肩關節內游離體,網球肘、肘關節剝脫性軟骨炎,踝關節韌帶損傷,創傷性關節炎,肌肉肌腱損傷、肌腱止點損傷,骨關節炎、骨關節退行性疾病,頸肩腰腿疼痛,周圍神經損傷康復以及運動營養、運動保健、運動康復等方面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湘雅醫院運動醫學科是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委員單位、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運動康復學組副組長單位。學科曾經涌現出一批以梁憬鈺、熊有正、馮紹幀、王武韶、王嘉芙等為代表的老一輩全國知名的運動醫學專家??剖椰F任主任呂紅斌教授,是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運動康復學組副組長、中南大學“升華學者計劃”特聘教授、湖南省重點學科運動醫學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和中南大學運動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在運動創傷和運動康復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基礎研究和臨床造詣。 湘雅醫院運動醫學科擁有一支技術精湛、治學嚴謹、醫德高尚、富有朝氣的團隊,目前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主治醫師3人,住院醫師1人,??谱o士10余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人。全科醫師均具有博士學位。 湘雅醫院運動醫學科目前開設病床24張,下設運動康復室一個,中南大學運動醫學研究中心掛靠該科。每周一至周五全天開放門診,年門診量近4000人次,年收治病人近1000人次,年手術近400臺次。學科除收治了大量的普通患者外,還長期為專業運動員(如湖南省體育局及長沙市體育局的多個專業隊)、國防科技大學的學員、多個大專院校體育專業大學生以及廣大體育運動愛好者提供醫學監督和疾病診治醫療服務,讓大量傷病運動員在最短的治療和康復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恢復了運動功能,再創運動佳績。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運動醫學醫療特色:采用全關節鏡下或關節鏡輔助下的微創技術開展各種運動性關節損傷、四肢、脊柱、骨關節疾病的診斷治療,同時結合早期運動康復;手術創傷小、療效好、病人恢復快、痛苦少、平均住院時間短、明顯節省手術費用、減少病人負擔,盡早恢復運動能力。 最擅長治療的疾?。合?、肩、踝、肘等各個關節運動損傷和骨關節病,如關節軟骨損傷、關節內游離體、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側副韌帶損傷、髕股關節疼痛、肩袖撕裂、肩關節脫位不穩、肩周炎、肩峰撞擊綜合癥 SLAP損傷、踝關節不穩和疼痛、踝關節游離體、距腓韌帶損傷、網球肘、肘關節疾病等。此外,對肌肉、肌腱、腱止點部位損傷,如跟腱斷裂、跟腱炎、肱二頭肌腱損傷、股四頭肌肌腱損傷、髕韌帶損傷、髕腱炎、肌疝撕裂、網織片修補等也有獨特療法。 最主要的治療手段:將關節鏡、關節微創手術、沖擊波治療、局部注射、小針刀松解技術與創傷后個體化運動康復處方相結合,早期、系統運動康復,使病人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大程度的運動功能恢復。 學科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課題、“AO”國際基金課題、省部級基金課題30余項,科研經費累計五百余萬。在核心期刊(CSCD)上發表論文164篇,SCI論文20篇,在美國骨科研究年會(ORS)上論文獲優秀獎1篇。主參編專著7部,獲國家專利5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3項。
湘雅醫院康復科室于1956年成立,其前身為理體療科,在應用物理因子及醫療體操治療疾病及運動創傷方面做了大量的臨床及基礎研究工作,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也是國內最早將神經肌電圖應用于臨床診斷及治療的醫院之一。1984年更名為康復醫學科,在保持傳統特色治療的同時率先在國內將誘發電位應用于臨床診斷。89年該科學科帶頭人之一周莉副教授完成了為期一年的第一期世界衛生組織康復醫師培訓,帶回了現代康復理念及康復治療技術,從此在傳統中醫針灸、按摩的基礎上,運用運動治療、作業療法、語言治療及康復工程等現代康復治療技術開始了現代康復,即神經康復(中風的康復、腦損傷的康復、脊髓損傷的康復)和骨關節的康復,同時將早期康復及預防的理念帶到臨床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0年,在該省著名的心血管專家孫明教授的倡導下,學科帶頭人劉遂心教授的具體實施下籌建并開展心血管病的康復,成為我國開展心血管病康復最早醫院之一。經過12年不懈的努力,該院心臟康復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經過多年的發展,該院康復醫學科已成為集臨床、教學、科研于一體的臨床一級學科,是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學科綜合實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剖夷壳坝虚T診及門診治療室,面積1600m2,并具有編制床位26張的綜合康復病房1個,總治療面積達3000m2。主要收治住院期早期康復患者,并為其他臨床科室各類功能障礙患者提供早期的床旁康復治療,如:腦卒中、腦外傷術后、脊髓損傷術后、骨折術后、膝髖關節置換術后、冠心?。ü跔顒用}支架植入術后、冠脈搭橋術后、急性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臟病術后、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等,在重癥患者的康復方面及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療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康復科現有人數共49人,具體如下:康復醫師11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中級職稱2人,具有博士學位7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人;康復治療師共計23人(具有碩士學位4人),其中物理治療師 11 人, 作業治療師 1人,語言認知治療師 2人,理療師 4 人,康復工程師1人,心臟康復治療師4人,康復護士15人,在讀博士4人,碩士6人。已形成了一支技術精湛、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康復醫療隊伍。 隨著醫院、學科的發展和患者的需求,該科現已形成“心血管疾病康復”、“神經系統疾病康復”、“脊髓損傷康復”、“骨關節康復”等多個優勢發展方向,擁有綜合康復病床26張,年門診量約 10000人次。年均康復治療約21萬人次,其中門診4萬人次,病房17萬人次。 二、優勢專業特色 ?。ㄒ唬┬难芗膊〉目祻? 康復科心臟康復中心,于2000年在孫明教授的倡導下,劉遂心教授具體實施下成立。在劉遂心教授的帶領下,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已經建成了集預防、保健、治療于一體的全國第一、全省唯一的心臟康復中心。中心的總面積約1600m2,配備了全套的康復運動治療設備,包括:評估檢測設備(心肺運動儀、運動平板),運動治療設備(多種有氧訓練及阻抗訓練設備)及遙測運動訓練監護設備(國外引進,國內唯一)。中心不僅環境優美,設備一流,并探索了一套適合我國心臟病人運動治療的系列康復程序。 中心學科帶頭人劉遂心教授,2006年-2008年以客座教授身份在美國耶魯大學交流、學習2年。從事康復醫學臨床與基礎學習與研究,與美國康復醫學界的著名教授(如:美國心肺康復主任委員Dr.Murry Low;美國康復醫學主編 Dr.Joe DeLisa)進行了廣泛的接觸和交流,建立了良好的關系。2008年回國后,積極引進美國先進的康復理念和技術,結合我國國情開展康復醫學工作,得到了同行一致認可。具體開展工作如下: ?、?完善了各種心臟病的有氧運動治療,包括冠心病術后、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并獲“湘雅醫院臨床新技術成果獎”。② 結合有氧訓練,率先在全國開展心臟病阻抗運動治療。③ 因地制宜,率先運用簡單的工具(如:心率表、彈力帶、彈力管等),指導病人回家運動治療。④ 與國外比較,該科在開展三級預防的(心肌梗塞后的康復)同時積極開展二級預防(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的預防)。 ?。ǘ┥窠浛祻? 自該科室成立于1956年起,即開始在初期應用物理因子及醫療體操治療疾病方面做了大量的臨床及基礎研究工作,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并在國內最早將神經肌電圖、誘發電位應用于臨床診斷及治療的醫院之一。1989年該科學科帶頭人之一周莉副教授完成了為期1年的第一期WHO康復醫師培訓,帶回了現代康復理念及康復治療技術,從此在傳統中醫針灸、按摩及高壓氧治療的基礎上,運用運動治療、作業療法、言語治療及心理治療、康復工程等現代康復治療技術開始了現代康復,即神經康復(中風的康復、腦損傷的康復、脊髓損傷的康復)和骨關節的康復。近三年依托于該院全國重點學科神經病學及中西醫結合腦???,神經康復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運用現代康復治療核心技術—神經促通技術,包括Bobath方法、Bruunstrum方法、Rood技術、PNF方法等應用于神經系統患者的康復治療,目前該科不僅為該科室已有的門診和住院病人提供康復治療,同時為具有450張床位的神經內外科、35張床位的中心ICU、60張床位的中西醫結合臨床腦病??苹颊咛峁┰缙诘拇才钥祻椭委?,在重癥患者的康復方面及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療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每年收治病人數20160人次。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燒傷重建外科(原燒傷整形外科)成立于1959年,是國內較早成立的燒傷??浦?。1978年經衛生部批準成立燒傷研究室;1980年建立湖南省皮庫,同年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點; 2000年批準為燒傷整形外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及博士后流動站。2005年被衛生部批準為國家藥品臨床試驗基地;2006年批準為國家??漆t師培訓基地;2011年該科成立湘雅醫院傷口治療中心和疤痕治療中心,暨中國中西部傷口與瘢痕治療培訓基地;2012年以排名第2的成績獲得國家臨床重點??疲ńㄔO項目)。 燒傷重建外科一直為湖南省醫學會燒傷整形外科專業主任委員單位, 2008年成為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分會全國副主任委員單位。目前學科帶頭人黃曉元教授任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創面修復與組織工程學組組長;湖南省燒傷整形外科專業主任委員;中華創傷學會感染學組副組長;中國修復重建外科學會委員;國際整形美容協會會員;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整形與重建外科分會副會長;《中華燒傷雜志》副總編;《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常務編委;《中華整形外科雜志》、《中華創傷雜志英文版》、《中國整形美容雜志》、《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等雜志編委;擔任多項基金及成果評審專家。2012年獲得中南大學首批湘雅名醫稱號。1984起該學科在國內較早開展各種皮瓣、肌皮瓣等復合組織瓣移植手術,大大提高了復雜深度燒傷創面的修復水平,降低了受損肢體的截肢率,并最大限度地恢復創面局部的外觀和功能;1999年在國際上首創保留變性真皮與大張自體皮移植修復手部深度燒傷,使患者手部的功能及外形得到最大限度且令人滿意的恢復。在深度燒傷,嚴重電擊傷,復雜皮膚軟組織缺損創面修復等方面具有非常高的造詣。 湘雅醫院燒傷重建外科是一支技術精湛、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隊伍。目前有兩個病房護理單元、傷口治療中心以及疤痕治療中心,病房床位共85張,并設有燒傷重癥監護層流病室??剖椰F擁有搏動式空氣懸浮床、多功能監護系統、呼吸機、手術顯微鏡、微波熱療儀、紅外線熱像儀、動態滅菌機、氣動電動取皮機、軋皮機、超聲清創刀、超聲導引系統等燒傷救治設備;以及激光疤痕治療儀、電腦中頻治療儀、低頻治療儀、膝關節活動器、下肢關節康復儀、多普勒血流圖儀等瘢痕治療與康復設備。目前醫師隊伍有16人、護理隊伍46人。醫師隊伍中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3人;9人具有博士學位,4人具有碩士學位。近年來,有6人分別從美國及澳大利亞研修回國。 經過50多年的發展壯大,該科逐步成為學科特色顯著、專業人才薈萃、整體實力強的燒傷???,在國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在特大面積燒傷救治、嚴重深度燒傷創面修復、電擊傷及熱壓傷創面的修復、皮膚撕脫傷創面的修復、各種體表巨大腫瘤切除后創面的修復、嚴重瘢痕攣縮畸形的整復、放射性潰瘍、壓瘡、糖尿病潰瘍、血管性潰瘍等各種難治性創面的修復、以及各種原因所致的體表器官畸形與缺損的再造及功能重建等方面均處于國內外先進水平,部分項目屬于國際、國內領先水平?!镀ぐ暌浦残迯蛧乐厣疃葻齻芳啊侗A糇冃哉嫫ご髲堊泽w皮移植修復手部深度燒傷》獲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自1999年起共成功舉辦了14期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班,來自國內各高等院校、廠礦、部隊醫院的500余名燒傷整形醫務工作者參加了學習,培養了大量的燒傷整形修復專業人才。 燒傷重建外科研究工作緊密結合臨床,注重從理論到實踐,由實踐到理論的研究,特別是對創面創面修復、燒傷感染、疤痕防治研究等取得巨大的成績。近幾年除獲得全國臨床重點??仆?,還獲得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1項,衛生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基金重點項目分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省級科研課題30多項;并獲得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獎及湖南省科學大會獎各1項,湖南省教委科技進步成果一等獎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 湖南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發表論文近400篇,其中SCI文章15篇,中華系列及CSCD系列雜志300余篇。
湘雅醫院康復科室于1956年成立,其前身為理體療科,在應用物理因子及醫療體操治療疾病及運動創傷方面做了大量的臨床及基礎研究工作,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也是國內最早將神經肌電圖應用于臨床診斷及治療的醫院之一。1984年更名為康復醫學科,在保持傳統特色治療的同時率先在國內將誘發電位應用于臨床診斷。89年該科學科帶頭人之一周莉副教授完成了為期一年的第一期世界衛生組織康復醫師培訓,帶回了現代康復理念及康復治療技術,從此在傳統中醫針灸、按摩的基礎上,運用運動治療、作業療法、語言治療及康復工程等現代康復治療技術開始了現代康復,即神經康復(中風的康復、腦損傷的康復、脊髓損傷的康復)和骨關節的康復,同時將早期康復及預防的理念帶到臨床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0年,在該省著名的心血管專家孫明教授的倡導下,學科帶頭人劉遂心教授的具體實施下籌建并開展心血管病的康復,成為我國開展心血管病康復最早醫院之一。經過12年不懈的努力,該院心臟康復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經過多年的發展,該院康復醫學科已成為集臨床、教學、科研于一體的臨床一級學科,是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學科綜合實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剖夷壳坝虚T診及門診治療室,面積1600m2,并具有編制床位26張的綜合康復病房1個,總治療面積達3000m2。主要收治住院期早期康復患者,并為其他臨床科室各類功能障礙患者提供早期的床旁康復治療,如:腦卒中、腦外傷術后、脊髓損傷術后、骨折術后、膝髖關節置換術后、冠心?。ü跔顒用}支架植入術后、冠脈搭橋術后、急性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臟病術后、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等,在重癥患者的康復方面及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療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康復科現有人數共49人,具體如下:康復醫師11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中級職稱2人,具有博士學位7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人;康復治療師共計23人(具有碩士學位4人),其中物理治療師 11 人, 作業治療師 1人,語言認知治療師 2人,理療師 4 人,康復工程師1人,心臟康復治療師4人,康復護士15人,在讀博士4人,碩士6人。已形成了一支技術精湛、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康復醫療隊伍。 隨著醫院、學科的發展和患者的需求,該科現已形成“心血管疾病康復”、“神經系統疾病康復”、“脊髓損傷康復”、“骨關節康復”等多個優勢發展方向,擁有綜合康復病床26張,年門診量約 10000人次。年均康復治療約21萬人次,其中門診4萬人次,病房17萬人次。 二、優勢專業特色 ?。ㄒ唬┬难芗膊〉目祻? 康復科心臟康復中心,于2000年在孫明教授的倡導下,劉遂心教授具體實施下成立。在劉遂心教授的帶領下,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已經建成了集預防、保健、治療于一體的全國第一、全省唯一的心臟康復中心。中心的總面積約1600m2,配備了全套的康復運動治療設備,包括:評估檢測設備(心肺運動儀、運動平板),運動治療設備(多種有氧訓練及阻抗訓練設備)及遙測運動訓練監護設備(國外引進,國內唯一)。中心不僅環境優美,設備一流,并探索了一套適合我國心臟病人運動治療的系列康復程序。 中心學科帶頭人劉遂心教授,2006年-2008年以客座教授身份在美國耶魯大學交流、學習2年。從事康復醫學臨床與基礎學習與研究,與美國康復醫學界的著名教授(如:美國心肺康復主任委員Dr.Murry Low;美國康復醫學主編 Dr.Joe DeLisa)進行了廣泛的接觸和交流,建立了良好的關系。2008年回國后,積極引進美國先進的康復理念和技術,結合我國國情開展康復醫學工作,得到了同行一致認可。具體開展工作如下: ?、?完善了各種心臟病的有氧運動治療,包括冠心病術后、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并獲“湘雅醫院臨床新技術成果獎”。② 結合有氧訓練,率先在全國開展心臟病阻抗運動治療。③ 因地制宜,率先運用簡單的工具(如:心率表、彈力帶、彈力管等),指導病人回家運動治療。④ 與國外比較,該科在開展三級預防的(心肌梗塞后的康復)同時積極開展二級預防(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的預防)。 ?。ǘ┥窠浛祻? 自該科室成立于1956年起,即開始在初期應用物理因子及醫療體操治療疾病方面做了大量的臨床及基礎研究工作,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并在國內最早將神經肌電圖、誘發電位應用于臨床診斷及治療的醫院之一。1989年該科學科帶頭人之一周莉副教授完成了為期1年的第一期WHO康復醫師培訓,帶回了現代康復理念及康復治療技術,從此在傳統中醫針灸、按摩及高壓氧治療的基礎上,運用運動治療、作業療法、言語治療及心理治療、康復工程等現代康復治療技術開始了現代康復,即神經康復(中風的康復、腦損傷的康復、脊髓損傷的康復)和骨關節的康復。近三年依托于該院全國重點學科神經病學及中西醫結合腦???,神經康復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運用現代康復治療核心技術—神經促通技術,包括Bobath方法、Bruunstrum方法、Rood技術、PNF方法等應用于神經系統患者的康復治療,目前該科不僅為該科室已有的門診和住院病人提供康復治療,同時為具有450張床位的神經內外科、35張床位的中心ICU、60張床位的中西醫結合臨床腦病??苹颊咛峁┰缙诘拇才钥祻椭委?,在重癥患者的康復方面及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療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每年收治病人數20160人次。
Copyright © 2011-2021 北京春雨天下軟件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證120150號 京ICP備12050281號-1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4000018855轉9 feedback@chunyu.me